Business
新加坡:Sea Hub Energy 董事宣布公司因陷入业务困境而无法继续经营
Lim Seet Huat 和 Ang Heng Lye 提交了一份法定声明,表示该公司因负债而无法继续其业务; 此外,Ang 于 2021 年因篡改 MFM 系统而被判处 35 个月监禁。

根据新加坡政府宪报3 月 12 日(星期二)发布的公告,一家之前在新加坡港口从事船舶租赁和船用燃料贸易业务的公司——Sea Hub Energy Pte Ltd(Sea Hub)的董事提交了一份法定声明(statutory declaration, 简称SD),表示该公司因负债而无法继续其业务。
在 3 月 5 日提交的 SD 中,董事们表示,公司及债权人会议将于 2024 年 4 月 5 日召开,即提交SD 后的一个月内。
同时,根据另一份通知所述,6 Shenton Way, OUE Downtown 2 #33-00 Singapore 068809 的 Tan Wei Cheong 先生和 Lim Loo Khoon 先生已于 2024 年 3 月 5 日被任命为该公司的联合及个别临时清盘人。
2021 年 6 月,Ang Heng Lye被新加坡共和国国家法院判处 35 个月监禁,原因是他在 2018年 10 月至2019年4月期间串谋篡改新加坡加油船“Southernpec 6”轮和“Southernpec7”轮上的质量流量计 (MFM) 系统。
犯罪期间,Ang Heng Lye受聘于Ocean Express Pte Ltd担任顾问; 而在2018年6月左右,Ang担任了Success Energy Service Pte Ltd的顾问和合伙人。
2021 年 7 月,《满航时报》曾报道 Sea Hub的大股东就其交易总监被监禁一事向船用燃料行业发出澄清。
Lim Seet Huat 在接受新加坡船用燃料资讯平台《满航时报》采访时表示:“Sea Hubs 交易总监最近被监禁 35 个月,但这与公司的诚信无关。”
Lim Seet Huat 于 2007 年创立了 Sea Hub,持有该公司 70% 的股份,同时,他还担任该公司的航运总监,负责监督船舶管理与租赁业务;而该公司剩余的30%股权,则由交易总监Ang Heng Lye持有。
“Ang Heng Lye于 2008 年初正式加入 Sea Hub,负责公司的贸易和加油业务。”Lim Seet Huat 指出。
该公司曾涉及多起燃油争议审案,并正在与新加坡当局合作解决涉嫌与加油船“Sea Tanker II”相关、违反OFAC(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规定的活动,该船已被列入OFAC的制裁名单。
图片来源:满航时报
发布日期:2024 年 3 月 13 日

南通中燃船舶燃料有限公司(简称南通中燃)周五(9月5日)宣布其保税润滑油单日供应量达402.532吨,而首次突破400吨、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这一成绩也标志着该公司业务规模和服务能力的重大飞跃。

为了应对覆盖12个区域、16艘受油船的复杂供应任务,该公司统筹调度20辆专业挂车和3艘驳船,以构建“水陆联动”运输网络,高效应对配送范围广、需求多样和协调难度大等挑战。
该公司表示:“整个过程严格执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油品品质;同时,也优化成本管控,实现量增价稳。”
图片来源:南通中燃
发布日期:2025年9月9日
Alternative Fuels
BTG Bioliquids 和 NanosTech 合作开发模块化生物精炼厂以生产即用型替代生物燃料
此次合作将结合 BTL 的技术(将可持续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油)与 NanosTech 专有的 AQP 平台,以生产船用燃料等燃料。

荷兰快速热解技术领导者BTG Bioliquids BV(简称BTL)与加拿大催化剂研发与制造公司NanosTech Technology & Innovations(简称NanosTech)于周三(9月3日)宣布双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MOU),旨在提供一套生产先进即用型生物燃料的全集成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将结合BTL成熟的快速热解技术(该技术可将可持续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油)与NanosTech专有的水产加工(Aquaprocessing,简称AQP)平台,其中,后者甚至可将最具难度的生物油升级为可直接用于炼油厂的原料,以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可再生柴油和船用燃料等。
目前,两家公司正积极开展合作,以决定位于加拿大和欧洲的新建500桶/日模块化生物精炼系统的地理位置。其中,该系统可部署在原料产地附近,以减少运输排放、提高经济可行性,并为生物基生产商创造新的价值链。
当下,第二代生物燃料由非粮食生物质(例如林业残留物和农业废弃物)制成,为航空、航运和重型运输等难减排行业的脱碳进程提供了关键的途径。其中,BTL-NanosTech 解决方案通过灵活的模块化系统能实现这一目标,且无需使用大量外部氢气或庞大的炼油厂规模基础设施。
BTL 董事总经理 Gerhard Muggen 表示:“我们一直相信我们的热解油拥有尚未开发的潜力。因此,通过此次合作见证它发展成为真正的‘即用型’燃料,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同时,此次合作不管是对 BTL 和 NanosTech 而言,还是对整个可再生燃料行业而言都是一个转折点。当下,我们已能够提供既符合技术标准又符合经济现实的实用解决方案。”
此外,两家公司正在积极与工业和政府利益相关者合作,以期在 2025 年底前加速部署。
NanosTech 首席执行官 Myles McGovern 表示:“绿色化学是最优雅的脱碳方式。其中,BTL 在热解领域的深厚专业知识,加上我们先进的催化剂平台,已打破了以往遥不可及的局面,能将复杂的生物油转化为真正的可替代燃料。而其结果,就是每一桶可再生柴油都能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有效地将传统柴油发动机转变为更清洁、更可持续的动力系统,且无需任何硬件改造。”
同时,两家公司已设下目标提供紧凑、模块化且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向市场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先进的生物燃料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已是一个可扩展且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现实。”Muggen 补充道。
图片来源:Unsplash的 Venti Views
发布日期:2025 年 9 月 9 日
Ammonia
刘燕玲预计氨到2050年将占据船用燃料的很大份额
新加坡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刘燕玲在APPEC 2025上表示,LNG、甲醇和生物燃料在短期内仍将保持重要地位,但氨也预计将获得发展势头。

新加坡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Low Yen Ling(刘燕玲)周一(9月8日)表示,新加坡正在加大对替代性海运燃料(尤其是氨)的支持力度。
刘燕玲表示,新加坡作为全球其中最大燃料加注中心的地位,在迎接多燃料未来的来临具有独特优势。
在2025年亚太石油会议(Asia Pacific Petroleum Conference,简称APPEC)的演讲中,刘燕玲表示:“在短期内LNG(液化天然气)、甲醇和生物燃料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但预计,氨也将获得发展势头,到2050年将占据船用燃料的很大一部分。”
“EMA(新加坡能源市场管理局)和MPA(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的氨燃料建议书征求(Request for Proposal,简称RFP)收到了26份投标,而展现了业界的强烈反响,并突显了市场对新加坡成为海运燃料和氨领域领导者的潜力充满信心。”
2023年,EMA 和 MPA 宣布有六个企业联盟已入围,其中,这些联盟的提案将通过封闭式建议书征求(RFP)进一步完善,为裕廊岛的发电和燃料加注提供低碳或零碳氨解决方案(简称“项目”)。
此外,RFP 也是项目的次阶段开发商遴选,而在此之前的意向书(EOI)征求,则是于 2022 年 12 月启动,并于 2023 年 4 月底截止。其中,EMA 和 MPA 共收到了 26 份提案。
去年,EMA 和 MPA 表示,有两个入围联盟将进入下一轮提案评估,审议其在裕廊岛发电与燃料加注领域提供的低碳或零碳氨解决方案。
同时,两个被选定企业联盟的牵头方分别为吉宝(Keppel)旗下基础设施部门(Infrastructure Division)和Sembcorp-SLNG,而这些联盟中的燃料行业参与者,则包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 Line)和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APPEC每年由标普全球在新加坡主办,并得到新加坡企业发展局 (EnterpriseSG) 的支持;而第 41 届APPEC,是迄今为止出席人数最多的一届,共有来自 46 个国家的 1,200 多名代表参加。
相关文章: 新加坡寻求低碳氨气发电与加注解决方案开发商
相关文章: 新加坡:EMA、MPA 选定两个财团发展氨气发电和燃料加注项目
图片来源:标普全球商品洞察
发布日期:2025年9月9日
-
Biofuel2 周 ago
GCMD试验显示示踪剂有望深度打击生物燃料欺诈事件
-
Alternative Fuels2 周 ago
ENGINE on Fuel Switch Snapshot:鹿特丹LNG 和LBM价格上涨
-
Alternative Fuels1 周 ago
ENGINE on Fuel Switch Snapshot:鹿特丹港B100-LNG价差收窄
-
Bunker Fuel1 周 ago
Global Fuel Supply在奥斯陆设立新办事处启动Blue Energy Partners业务
-
Business1 周 ago
Malik Supply 在迪拜设立新办事处并瞄准中东、非洲和亚洲市场
-
Ammonia2 周 ago
BASF和Yara取消在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低碳氨联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