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rbonisation
VPS 与近海船东合作减少 10,000 吨二氧化碳排放
Summer campaign involved 133 vessels from eight offshore vessel owners and the overall emissions reduction across all of the vessels was 5.7% during a two-month period.

相关夏季活动涉及来自 8 个近海船东的 133 艘船舶,所有船舶在两个月内的总体排放量减少了 5.7%。
船用燃料测试公司 VPS 周四(9 月 7 日)公布了与八家近海船东进行的夏季活动结果,以了解在此期间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
该活动涉及 133 艘船舶,为期两个月,期间总减排量超过 10,000 吨二氧化碳。
VPS表示,活动取得的成果证明全行业合作是实现行业减排目标的其中重要部分,并展示了船东可通过智能数据方案实现减排。
该项目由 VPS 发起,参与的船东包括Solstad Offshore、Simon Møkster Shipping、Boskalis Offshore Energy、Rem Offshore、Tidewater、Skansi Offshore、North Sea Shipping 和 DOF。

VPS 补充道,所有参与船东原本就已积极地在致力于减少船舶运营的排放足迹,并采用收集和使用船舶数据的方法推动有效的决策。其中,所有参与公司和船舶都使用了的VPS 数据驱动脱碳解决方案 Maress跟踪活动期间船舶的排放和效率。
与之前相比,超过 50 艘参与船舶的排放量减少了 10% 以上。而所有船舶的总和排放量,则减少了 5.7%。

DOF 可持续发展执行副总裁 Marianne Møkster 表示:“船员在船舶上的出色表现,证明了我们的船员每天都在进行出色的工作,以帮助我们实现共同的脱碳目标。我们有14艘船参加了此次活动,对我们来说,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于保持作业安全之际关注减排。其中,拥有高质量的数据和获得决策支持,都是实现这些减排成效的推动因素。”
VPS 首席执行官Malcolm Cooper表示:“船舶在此次活动中实现的减排成果令人刮目且鼓舞人心。因此,我衷心祝贺所有参与者。对我们VPS而言,能利用我们公司在海上燃料和排放方面拥有的独特数据访问权限,是我们助力行业脱碳战略的其中关键努力。本次活动中的所有船舶都使用了我们的数据驱动脱碳软件 Maress,并帮助了我们的客户推进集体行动与结果,就如在本次活动所展示的那样,这正是我们渴望能进一步贡献的努力。”
Solstad Offshore 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Tor Inge Dale 表示:“我们努力走在行业变革的最前沿,并朝更可持续的运营方向发展,我们坚信,使用Maress 等强大的数字工具可以促进一种能实现该目标的基准。当下,我们将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并希望与更多有意参与变革的船舶和公司展开友好竞争。”
照片来源:VPS
发布日期:2023 年 9 月 11 日
Decarbonisation
DNV重点介绍由中国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甲醇双燃料支线船
在船舶设计方面,MPCC和NCL以满足2050年的排放标准为优先考量,同时,这些船也配备了岸电充电电池系统和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等功能。

挪威船级社 (DNV) 于周三(7 月 16 日)重点介绍了两艘由中国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甲醇双燃料集装箱支线船,这两艘船于 2025 年初交付给挪威船东 MPCC,并由North Sea Container Line (NCL)承租。
“NCL Vestland”轮和“NCL Nordland”轮是两艘同款姊妹船,分别于 2025 年 2 月和 4 月交付。同时,这两艘 1300 TEU 甲醇双燃料集装箱支线船皆由中国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符合 DNV 船级社标准,旨在开启北欧沿海航运的新篇章。目前,其挪威船东MPC Container Ships ASA (MPCC)和长期承租方North Sea Container Line (NCL) 均致力于通过组建一支碳中和船舶船队,在挪威与荷兰和德国北海港口之间建立集装箱运输“绿色走廊”。
MPCC首席执行官Constantin Baack表示:“这些创新型支线船标志着MPCC脱碳战略的下一步发展,两艘船从第一天起就能使用‘绿色’甲醇燃料运营。与此同时,随着更多双燃料船陆续投入使用,它们将在我们持续的船队更新和减排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使MPCC成为燃料中立概念的先行者和知识合作伙伴,以共同推动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为碳中和运营、灵活性和安全性而设计
这是首批设计使用环保甲醇燃料的集装箱船,其将凭借先进的创新技术成为可持续航运先驱,并在货物装载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其中,由青岛双瑞提供的甲醇系统已通过DNV的严格审查,以保障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DNV中国技术中心(TCC)负责人Øyvind Pettersen表示:“这两艘船配备了迄今为止其中最安全的甲醇燃料系统设计及最合理的布局。”
通过开展合作成就绿色航运里程碑
对于船东MPCC而言,这是其与DNV China及三福船厂(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首次合作。对此,DNV西欧区域业务发展经理Aakash Dua表示:“项目初期,船东对于将如此高端的船舶设计交给三福船厂仍有所考虑。然而,通过我们DNV中国团队、船厂和船东的密切合作,我们克服了所有相关挑战。因此,船东最终对船舶及其性能感到非常满意。”
其中,DNV确保船厂遵守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标准,而三福船厂则将风险评估和DNV基于风险的船舶设计标准列为优先事项,并包括对电池安全性的提升和甲醇系统的可靠性给予高度重视。
三福船厂董事长Yang Yifeng(杨屹峰)表示:“这些船舶是绿色航运与协同创新的里程碑。其中,它们体现了国际专业知识与经济全球化的协同效应,为航运业的可持续未来树立了标杆。同时,成功交付这些高端甲醇动力集装箱支线船,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DNV对安全、质量和环保卓越的坚定承诺。在这方面,技术经理Wilhelmsen Ahrenkiel Ship Management和DNV China在船舶设计、图纸审批和建造监督方面提供了卓越的专业知识,在两艘碳中和船舶成功的交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CII碳强度评级
在船舶设计方面,MPCC和NCL以满足2050年的排放标准为优先考量。其中,他们决定采用先进的实时冷藏集装箱监控系统,以优化CII碳强度评级并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每艘船最多可容纳380个高耗电的冷藏集装箱。
而其他最大化能源效率和最小化环境足迹的功能,则包括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有限公司(Zhenjiang SaierNico)的集装箱式、易于维护的岸电系统,其中,该系统可消除泊位排放,并有助于缩短港口停留时间。此外,这些船舶也配备了岸电充电电池系统和具有电力返回 (power take-home,简称PTH) 功能的先进能源管理系统,将为船舶的混合动力推进系统提供备用电源,并确保在航行期间稳定通过电网供电。而在海上航行时,电池系统则将由永磁轴带发电机充电。
图片来源: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5 年 7 月 21 日

周三(7月16日),美国加州的怀尼米港(Hueneme Port)揭露了其第二艘由STAX Engineering公司设计的排放捕集与控制驳船。
目前,全加州仅有八艘驳船在运营,而怀尼米港则运营了其中两艘,并分别位于两个码头。
该港表示:“第二艘驳船‘STAX 6’的到来彰显了我们港口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并进一步巩固了港口在清洁空气运营和零排放基础设施方面的全国领先地位。”
其中,STAX Engineering专利的移动式排放捕集技术设备可直接安装在船上,且无需进行任何改装。简单而言,该技术设备能直接接入船舶的排气管,并将废气导入驳船上的净化系统,再而去除污染物和释放为净化气体;在此过程中,其可捕集99%的颗粒物(PM)和95%的氮氧化物(NOx)。
对于像怀尼米这样毗邻多个居民区的港口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STAX 6’轮的到来意味着我们现在已可以为港口的每个商业码头提供服务。这除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世界各地港口的清洁空气进程而言也一样重要。”STAX Engineering 首席执行官 Mike Walker 表示。
“在帮助合作伙伴满足法规要求之际,我们也同时通过将一流的碳捕集技术融入市场上最全面的排放控制系统,助力构建零排放未来。”
当下,怀尼米港与 STAX Engineering 的合作以及对这项技术的投资,是该港口遵循“零排放 2030”(ZE2030)战略路线图所采取的众多举措中的其中两步,同时,该路线图也旨在让怀尼米港在 2030 年前成为美国首个零排放港口。
“商业与可持续发展可以并存,并是我们在怀尼米港正在证明的一点。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维护港口作为重要经济引擎的地位,并同时也保障社区的健康。”怀尼米港首席执行官 Kristin Decas 表示。
图片来源:怀尼米港
发布日期:2025年7月21日
Decarbonisation
GCMD展示全球首个船上捕集二氧化碳的端到端价值链传递
上海齐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将25.44吨被捕集的二氧化碳从集装箱船“MV Ever Top”轮转移到接收船“Dejin 26”轮。

全球海事脱碳中心(Global Centre for Maritime Decarbonisation,简称GCMD)于周一(6月30日)宣布其已于6月25日在中国完成全球首个展示船上碳捕集完整价值链的海上试点项目。
该试点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上海齐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齐耀)负责将从集装箱船“MV Ever Top”轮上捕获的25.44吨二氧化碳通过船对船(STS)方式接卸至接收船“Dejin 26”轮。随后,这批二氧化碳从“Dejin 26”轮被转运至浙江省舟山市的码头,并卸载至槽罐车上。
而第二阶段则由GCMD牵头,将被捕集的二氧化碳运输至终端使用目的地——上海瀜矿科技(GreenOre)与包钢(Baotou Steel)位于包头的合资工厂。在那里,液态二氧化碳被成功用于低碳碳酸钙的生产,而碳酸钙也是可持续建筑材料中的关键成分。
GCMD表示,此次跨行业的示范项目表明了,捕集来自航运业的二氧化碳可被再用于工业应用,以将航运业脱碳努力与更广泛的陆地碳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当下,大规模推进航运业脱碳,不仅需要捕集碳,更必须通过建立完整的碳价值链来解决所捕获、卸载二氧化碳的归宿问题,其中,这包括建设下游基础设施,以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让所捕获的二氧化碳被卸载、运输、储存和使用。
其中,将捕集的二氧化碳用于混凝土生产,是当前各种利用途径中温室气体(GHG)减排效果较为显著的方法之一,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陆地上高碳排放的水泥生产需求。并且,这一发现也在GCMD的COLOSSUS研究中有比较细节的探讨,其中,该研究评估了船上捕集二氧化碳在各种封存和利用途径下的全生命周期排放情况。
作为首个此类试点项目,本次试点为未来船上碳捕集的规模化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实际经验与挑战识别。
目前,其中一个关键挑战在于被捕获二氧化碳的归类问题:若将其归类为“危险废物”,则将导致其再利用面临非常大的限制,并需要进行严格的妥善处理。因此,通过与相关主管部门密切协调,本次试点重新将其归类为“危险货物”,以解除这些限制,使其能够作为工业原料加以利用。
在试点过程中,GCMD促成了价值链上的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通力合作,其中,这包括由终端用户自愿评估船上捕获的二氧化碳并让其作为生产原料。由于该终端用户的工厂位于内蒙古包头,被捕获的二氧化碳的运输距离逾2000公里,并因此完成了首次工业再利用的实地验证。
此外,此次试点项目汇聚了价值链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紧密合作,包括船东长荣海运(Evergreen Marine Corp)、船载碳捕集系统(OCCS)供应商齐耀(SMDERI-QET)、船对船服务提供商德锦航运(Dejin Shipping),以及工业终端用户上海瀜矿科技(GreenOre)及其合资公司内蒙古包瀜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Baorong Environmental Co. Ltd.)。
与此同时,上海市交通委、上海海事局、上港集团、上海海关和上海边检等政府与监督部门也为此次试点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持。
接下来,GCMD将对本次试点进行全面的生命周期评估(LCA),并将利用在整个试点项目期间获取的二氧化碳质量、数量及相关数据量化此次试点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以及,由挪威船级社(DNV)提供第三方减排审查认证,以符合公认的碳核算标准。
图片来源:全球海事脱碳中心
发布日期:2025 年 7 月 1 日
-
Legal1 周 ago
托克集团子公司的员工成了印尼国家石油公司腐败案的嫌疑人之一
-
Port&Regulatory2 周 ago
印度航运总局就拟议的国家生物燃料加注指南征求意见
-
Alternative Fuels1 周 ago
ENGINE on Fuel Switch Snapshot:鹿特丹B100价格优势扩大
-
Alternative Fuels1 周 ago
伊藤忠商事为新加坡示范项目订购全球首艘氨加注船
-
Milestone2 周 ago
托克与海事技术提供商 ZeroNorth 建立战略联盟
-
Biofuel2 周 ago
新加坡:Sea Oil Petroleum 获得 ISCC EU认证、将扩大产品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