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arbonisation
塔林港和斯德哥尔摩港发起联合倡议推广无化石燃料海上活动
此次合作将为两港带来战略优势,使他们对寻求可持续旅行及运输解决方案的船东、乘客和货运运营商更具吸引力。
塔林港(Port of Tallinn)和斯德哥尔摩港(Ports of Stockholm)于周二(11月4日)在塔林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正式启动“瑞典-爱沙尼亚绿色合作计划”(Swed-Est Green Collaboration)。其中,该计划旨在促进爱沙尼亚(Estonia)和瑞典(Sweden)之间的可持续和无化石燃料海上活动,并主要集中在连接塔林-斯德哥尔摩(Tallinn–Stockholm)和帕尔迪斯基-卡佩尔斯卡尔(Paldiski–Kapellskär)航线的港口。
塔林港首席执行官Valdo Kalm表示,此次合作旨在减少海上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并同时为乘客和货运运营商提供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将为两港口带来战略优势,使我们对寻求可持续旅行及运输解决方案的船东、乘客和货运运营商更具吸引力。此外,这也将为开发不使用化石燃料的海上运输新商业模式、开展联合科学和应用研究以及申请欧盟和其他资助项目创造了机遇。” Kalm解释。
除了环境目标外,此次合作也旨在增加客运量、货物吞吐量和船舶停靠次数,以直接促进港口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力和福利。
“尽管塔林港和斯德哥尔摩港是此次合作的发起者,但,在未来,我们将邀请私营和公共部门组织、研究机构以及其他海事利益相关者加入这一绿色伙伴关系。” Kalm补充道。
与此同时,斯德哥尔摩港首席执行官Magdalena Bosson强调了两国共同的责任和愿景。
“瑞典和爱沙尼亚共享同一片海洋,并肩负着保护海洋的共同责任。通过携手合作,我们可以加速波罗的海地区的绿色转型,使海上运输更清洁高效。”Bosson表示。
图片来源:塔林港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5日
Decarbonisation
Marine Fuels 360: 新法规和新技术为海运脱碳指明方向
DNV海事业务发展总监Kapil Berry强调,能源效率措施“最容易获得成果”,并可以立即实施。
海运业正在努力实现脱碳目标,并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当下,包括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EU ETS) 和 FuelEU Maritime 在内的新框架,以及即将出台的 IMO 净零框架,都在推动重大变革。
在周三(10 月 8 日)于新加坡举行的 Marine Fuels 360 峰会上,与会代表听见了上述洞见分享;在题为“利用技术实现脱碳”(Leveraging Technology for Decarbonisation)的演讲中,DNV 海事业务发展总监 Kapil Berry 强调,每一项新法规都比上一项更复杂,因此,合规性与战略规划对于船东而言极其重要。
Berry 表示:“虽然生物燃料目前被认为是最容易满足 FuelEU Maritime 和 IMO 净零排放目标即时合规需求的替代船用燃料,但是,我认为,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最前沿的仍是技术解决方案。”
其中,他分享了风力辅助推进系统 (WAPS),包括旋翼帆和刚性翼帆等设计,在安装后可节省 5-20% 的燃料。然而,实施这些技术需要仔细考虑通航区域、通风、甲板加固以及对桥梁能见度的潜在影响,并且,一般上也需要在入坞前的至少两年完成相关规划。
此外,碳捕集与封存 (CCS) 技术也正在成为一条重要途径。DNV 最新海事预测报告预测,如果 20 个主要港口建立卸载设施,且最大的散货船、集装箱船和油轮配备 CCS技术,那么,这将可从这些船舶卸载约 90% 的排放量。其中,这也相当于到 2030 年的海运总排放量的 9%,即 2500 万吨石油消耗量。
Berry 进一步表示,除了先进技术之外,能源效率措施也常被强调是可以立即实施的“最容易获得成果”方案。
他指出,DNV 的一份出版物已详细介绍了 40 多种能源效率技术,并表明了船东可以节省高达 16% 的能源。
此外,Berry 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向净零排放航运转型将需要强大的数据管理。
他解释:“从手动报告转向自动化、标准化和可验证的数据流,对于遵守排放交易体系 (ETS)、FuelEU Maritime法规和净零框架至关重要,因为,涉及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美元的决策将取决于准确的数据。”
“因此,为了支持行业发展,DNV 已建立了一项通过电子邮件即可获得的长期专家服务,其中,除了可在 24 小时内收到来自其全球数据中心的回复,紧急查询更可在 4 小时内得到回复。”
相关文章: DNV 向船东发布节能措施与技术新报告
图片来源:Informa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6日
国际海事组织(IMO)周二(9月30日)表示其正加紧努力帮助海员做好准备迎接航运能源转型,并符合其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
其中,IMO发布了《关于使用替代燃料和新技术船舶海员培训的通用临时指南》(STCW 7/Circ. 25)。该指南为所有使用替代燃料和新技术船舶的海员培训的制定和批准制定了一个国际框架。
此外,针对甲醇/乙醇、氨、氢、液化石油气、电池驱动船舶和燃料电池等燃料和技术的专用临时培训指南也在制定中。接下来,这些指南将于2026年2月提交至IMO人为因素、培训和值班分委会(HTW 12)审议。
预计,这些指南将成为修订后的1978年STCW公约(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规则下海员培训强制性要求的基础。目前,该规则正在接受审查,并旨在支持脱碳、数字化和其他发展。
通过技术支持发展能力
除了制定法规外,国际海事组织也在扩大对成员国的支持,并正推进以下举措:
- 由日本资助为期三年的项目,培训来自亚洲国家的LNG(液化天然气)燃料船操作教员;
- 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为海员编写替代燃料培训材料,其中,这也为9月启动的海事公正转型工作组培训框架做出了贡献;
- 通过“绿色航行2050”(GreenVoyage2050)计划,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培训师制作适合当地情况的课程和在线学习模块;
- 连接监管者和从业人员的平台,例如:最近在新加坡举办的研讨会,并其中展示了从模拟器、虚拟现实工具到甲醇消防演习等实践培训的创新。
图片来源:国际海事组织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日
Wah Kwong NatPower Holdings Limited(WK NatPower)于周一(9月15日)宣布与山东省港口集团(Shandong Port Group,简称SPG)签署战略谅解备忘录(MOU),以推进大型岸电和船舶充电项目。
而WK NatPower,正是中国香港船东华光海运(Wah Kwong Maritime Transport)与全球清洁基础设施开发商NatPower Marine于本月初成立的合资企业。
当下,所签署协议以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之一——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Qingdao Port International Co., Ltd.)作为启动点,将探索电动船舶的新商业模式,建立技术和知识交流,并为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奠定基础。
该谅解备忘录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船舶电气化,其中,除了通过扩大冷熨烫(岸电)技术来提高效率,也将开拓船舶推进充电的新应用,以减少船舶在停泊时和在海上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而同样重要的,就是双方将致力于共享技术与经验,以确保能够相互交流山东省世界一流港口以及WK NatPower全球清洁基础设施项目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再而加速推出可扩展且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根据协议,WK NatPower和山东省港口集团(SPG)将合作利用后者在岸电供应方面的经验,支持NatPower进一步扩展其全球岸电服务网络,以连接SPG在全球绿色走廊的多个港口,为国际航运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解决方案。
预计,这一举措将发挥关键作用减少整个航运业的碳排放和加速能源转型。同时,此次合作也将优先考虑这些解决方案的出口和更广泛应用,并首先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开展合作项目,再瞄准进一步扩展至欧洲。通过这些努力,他们将打造互联互通的绿色航运走廊,并推进主要贸易路线向低排放供应链过渡。
同时,此次合作将加速建立和扩展全球岸电服务网络,为国际航运公司提供一体化、一站式充电解决方案,以大规模减少碳排放,并加速全球主要枢纽的能源转型。
WK NatPower总经理Vincent Ni表示:“与青岛港建立战略联盟是推进全球供应链脱碳的重要一步。通过整合我们的专业知识和网络,我们正在构建绿色航运生态系统,并为行业提供实现净零排放的解决方案。”
NatPower Marine UK首席执行官兼Wah Kwong NatPower Holdings联席董事Stefano D.M. Sommadossi表示:“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的合作标志着全球航运脱碳进程的关键时刻。通过将NatPower的国际专业知识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的领导力和规模相结合,我们不仅在中国推进岸电和船舶电力推进技术,更将为连接亚欧的全球绿色走廊奠定基础。接下来,我们将携手把愿景转化为行动,打造为下一个可持续航运时代提供动力的基础设施。”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Zhang Baohua(张保华)表示:“这项协议加强了我们的伙伴关系,并使我们能够拓展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其中,发展绿色港口基础设施、减少航运排放都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对于将青岛打造为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极其重要。”
相关文章: 华光海运与NatPower Marine合资成立亚洲首个零排放港口电力公司
图片来源:WK NatPower
发布日期:2025年9月16日
-
Legal2 周 agoWFW律师事务所探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301条款及中国反制措施
-
LNG Bunkering2 周 ago行业洞察:2025年中国LNG交付量占全球近四分之一
-
Alternative Fuels2 周 agoAnew Climate 和 Seaspan Energy 在长滩完成首单船对船生物LNG加注作业
-
Alternative Fuels1 周 agoDNV:应对脱碳风险的多维方案
-
Newbuilding2 周 ago马士基迎来最新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Brisbane Maersk”
-
Shipping Corridor1 周 ago新加坡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建绿色数字航运走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