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Port&Regulatory

Glander International Bunkering 深入研究碳强度指标

该公司表示,拥有一支持续保持高 CII 得分的船队,表明您的公司正在为未来做好充分的规划,并已了解到CII 规范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和认真对待 ESG。

Published

on

全球燃油贸易公司 Glander International Bunkering 于周一 (11 月 18 日) 发表了一篇关于碳强度指标 (CII) 的文章,并给出了优先考虑 CII 的五个理由:

国际海事组织的碳强度指标 (CII) 是一项重要但却讨论不足的航运业脱碳法规,它值得被更多地关注。

该法规于 2018 年首次制定,并于 2023 年初生效,是国际海事组织最初温室气体战略后续所谓短期措施的一部分。

根据提交给国际海事组织的历史数据,所有超过 5,000 总吨的船舶均会被分配 CII 等级。其中,该评级反映了船舶每单位载货量 (DWT) 每海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该评级范围涵盖从 A 到 E,并以A 为最高等级,需每年确定一次。其中,连续三年获得 D 级评级或一年获得 E 级评级的船舶,将需要更新其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SEEMP),以纳入旨在提高性能的纠正措施。

与此同时,获得更高评级的船舶也会更吸引专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公司和货主。在面对着其他更被关注法规的监管氛围下,以下是优先考虑 CII 的五个原因:

  • 采取行动而非被动

CII 是一项通过主动规划能带来最大回报的法规。

如果一艘船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 E 级水平,那么,试图在年底前将其提升到 A 级将收效甚微,但是,若能尽早采取行动可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每个船东都应该密切关注其船舶的贸易模式、使用的燃料类型,以及可以安装哪些节能技术。毫无疑问,尽早进行这种分析并制定提高 CII 分数的计划将产生多重长期效益。

  • 商业竞争力

航运公司关注 CII 的主要原因在于提高盈利能力。其中,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租船人和货主可能会青睐 CII 等级较高的船舶,因为,使用这些船舶将很好地反映出他们自身的环保价值。相反地,等级趋于不及格的船舶也可能会被认为效率较低。

此外,良好的 CII 分数可能可带来更好的融资选择,因为,交易效率更高将让船舶闲置时间更少。此外,专注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金融机构可能会为 CII 分数更高的更高效率船舶提供优惠条件。

与此同时,CII 在很大程度上是燃油效率的指标,这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是首要被关注的问题;由于燃油成本是大多数航运公司最大的开支,尽可能降低这些费用可能将意味着更高的长期盈利能力。

  • 二氧化碳合规性

CII 法规的主要目的在于鼓励船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当下,脱碳已成为航运业的优先事项,那些未能跟上这一议程的公司将越来越被认为缺乏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

其中,安装节能技术、使用航程优化工具和燃烧生物燃料混合物,都将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提高 CII 分数。

  • 降低成本

优先考虑 CII 分数有望为航运公司节省总体成本。其中,这可能是因为船舶的闲置时间更少、交易效率更高,而促成了燃油费用有所降低。

同时,遵守 CII 的步骤也将有助于应对其他法规,例如EU ETS、FuelEU Maritime 以及 IMO 未来可能选择征收的任何碳税。每一项法规都有相关的成本,其中,围绕于CII 的早期工作有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这些成本。

  • ESG 重点

最后,制定强有力的 CII 战略可以在推进贵公司的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议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拥有一支 CII 分数始终较高的船队表明了贵公司正在为未来做好规划,并了解到其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和认真对待 ESG。当下,银行和保险交易对手很可能已对 ESG 计划产生浓厚兴趣,而您在这些议程上的工作,也可能可以为客户自身的ESG 战略提供参考。

图片来源:Glander International Bunkering
发布日期:2024 年 11 月 26 日

Continue Reading

Port&Regulatory

MPEC 83会议通过全球航运净零排放法规

该措施已于4月7日至11日举行的第83届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MPEC 83)上获得批准,并其中涵盖了新的船舶燃料标准和全球排放定价机制。

Published

on

By

国际海事组织 (IMO) 周五 (4 月 11 日) 表示该组织在建立具法律约束力的框架以减少全球船舶温室气体 (GHG) 排放方面又迈出了一步,当下,其目标是要到 2050 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

如今,IMO 净零框架(IMO Net-zero Framework)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整个行业的强制性排放限制和温室气体定价结合起来的框架。

近日,这些措施已于 2025 年 4 月 7 日至 11 日举行的第 83 届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MEPC 83) 会议获得批准,并涵盖新的船舶燃料标准和全球排放定价机制。

其中,这些措施将于 2025 年 10 月正式通过,并于 2027 年生效,以及对于总吨位超过 5,000 吨的大型远洋船舶将成为强制性要求;目前,这些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了国际航运总排放量的 85%。

在会议结束时,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Arsenio Dominguez先生对成员国本周展现出的合作精神和承诺表示赞赏。

他表示:“批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件六修正案草案,并授权国际海事组织实施净零排放框架,都标志着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航运现代化的共同努力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并表明了国际海事组织正在履行其承诺。”

“现在,如果我们要为该修正案的通过创造条件,那么,我们就必须继续合作、开展对话、相互倾听。”

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框架的关键要素

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框架将被纳入《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附件六(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的新第五章。

目前,MARPOL附件六有108个缔约方,涵盖了全球97%的商船队(按吨位计算),并包含了强制性的船舶能效要求。

同时,当下的目标是要实现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中提出的气候目标,以加速引入零排放和近零排放温室气体燃料、技术和能源,并支持公正公平的转型。

根据该草案,船舶将被要求遵守:

  • 全球燃料标准:船舶必须逐步降低其年度温室气体燃料强度(GFI),即每单位能源的排放量。同时,该强度值采用了well-to-wake(油井到尾流,即全生命周期)计算方法。
  • 全球经济措施:排放量超过 GFI 阈值的船舶必须购买补救单位以平衡其排放缺口,而使用零排放或近零排放技术的船舶则将有资格获得经济奖励。

确保合规

遵守温室气体燃料强度目标将分为两个层次:基准目标(Base Target)和直接合规目标(Direct Compliance Target),达到这两层次目标的船舶将有资格获得“剩余单位”(surplus units)。

排放量超过设定阈值的船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弥补其排放缺口:

  • 从其他船舶转移剩余单位;
  • 使用已储存的剩余单位;
  • 使用通过向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基金捐款获得的补救单位。

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基金

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基金将被设立,以收取排放产生的定价收入。其中,这些收入将用于:

  • 奖励低排放船舶;
  • 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创新、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平转型举措;
  • 资助培训、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以支持国际海事组织的温室气体战略;以及
  • 减轻对脆弱国家(如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负面影响。

后续步骤

MARPOL 附则 VI 修正案草案经批准后将正式分发给国际海事组织 (IMO) 成员国,并随后将于:

  • 2025 年 10 月 (MEPC/ES.2):在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特别会议上通过修正案。
  • 2026 年春季 (MEPC 84):批准详细实施指南。
  • 2027 年:预计在被通过后的 16 个月之后生效(根据 MA​​RPOL 条款)。

MEPC 83 的其他成果

会议讨论了一系列与保护海洋环境免受航运活动影响有关的问题,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 通过了 2025 年行动计划,以打击海洋塑料垃圾;
  • 《压载水管理公约》审查取得进展;
  • 批准将东北大西洋指定为排放控制区的提案,并原则上同意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指定两个新的特别敏感海域;
  • 批准关于制定使用船上碳捕集与封存系统 (OCCS) 的监管框架的工作计划草案
  • 批准关于国际海事组织数据收集系统可访问性的《防污公约》附则 VI 第 27 条修正案草案
  • 通过关于相对于参考线的作业碳强度减排系数的 2021 年指南修正案(CII 折减系数指南,G3)
  • 批准一项新的成果,以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生物污损管理框架,防止有害入侵水生物种的传播

完整的会议纪要即将发布。

图片来源:国际海事组织
发布日期:2025 年 4 月 14 日

Continue Reading

Port&Regulatory

新加坡:新加坡航运协会启动港务船转运服务运营商白名单计划

该计划旨在建立安全与操作标准,以加强锚地船舶之间的船员转运安全,并确保转运船船员获得了适当的培训和认证。

Published

on

By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 (MPA) 于周二 (4 月 8 日) 发布了一份港口海事通告,以告知航运与港务船行业关于新加坡航运协会(Singapore Shipping Association,简称SSA) 所发起的白名单计划。

通过与 MPA协商并在行业合作伙伴的支持下,SSA已启动了港务船转运服务运营商白名单。其中,该计划将制定安全与操作标准,以加强船员在锚地船舶之间的安全转运。

MPA 表示:“建议行业寻求白名单中的转运船运营商进行船员转运。”

根据 MPA 通告附带的 SSA 通函,白名单计划也涵盖确保转运船船员已获得适当的培训和认证。

根据该计划,转运船运营商将根据一系列安全标准和基准接受审核,例如:提供经认证的救生衣和遵守严格的安全规程。

SSA 表示:“作为一项自愿性计划,该计划旨在鼓励转运服务行业遵守规范标准。”

同时,有意被列入白名单的船舶运营商必须满足以下标准:

  • 遵守新加坡港口安全法规,包括2020年港口海事通函(PMC)第34号《锚地船舶间人员安全转运指南》。
  • 提供符合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指南个人漂浮装置——救生衣(最终版本预计将于2025年5月发布)认证的救生衣
  • 救生衣规格需符合150N SOLAS或ISO标准
  • 备有两名船员
  • 客户反馈和满意度:获得积极的服务反馈

在经过全面评估后,新加坡航运协会(SSA)已将以下符合SSA白名单标准的船舶运营商列入名单。

SSA表示:“这些运营商正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人员转运服务。”
名单如下:
Cast Launch Services Pte Ltd
Email : operations@castlaunch.com.sg
Phone : +65 6369 9860 

York Launch Services Pte Ltd
Email : ops@yorklaunch.com.sg
Phone : +65 6842 1955    

SeaCabbie Pte Ltd
Email : sales@sggroup.sg
Phone : +65 8172 5329

此外,SSA表示将继续评估那些在海上人员安全转运方面展现出坚定承诺的运营商,并会考虑将其列入白名单。

“虽然,转运船运营商与其客户之间的安排乃基于商业考量,但,SSA仍鼓励会员与白名单中的运营商合作。”该局补充道。

“通过这些‘安全先行者’和航运业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可以推进安全管理,并提升新加坡港的竞争力。”

注: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说明,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Jack@ssa.org.sg

图片来源: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5年4月9日

Continue Reading

Port&Regulatory

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代表们将“毫无疑问”地就温室气体战略达成妥协

Arsenio Dominguez在MEPC 83会议开幕致辞中表示,代表们预计将批准《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六的修正案草案,其中,该修正案将强制实施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框架,让其成为强制性规定。

Published

on

By

国际海事组织(IMO)于周一(4月7日)在伦敦总部召开了第83届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 83)会议(可远程参会),同时,该会议将持续至4月11日。

在昨天的开幕致辞中,IMO秘书长Arsenio Dominguez预计与会代表将批准《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六修正案的草案,其中,该修正案旨在推进强制实施IMO净零排放框架,并最终让其成为强制性框架。

他表示:“我坚信各位将达成必要的妥协,以便在本周末让我们在本组织的工作中再度迈出重要的一步,以履行IMO温室气体战略中设定的目标。”

“因此,为了树立榜样,我将简短地发言,并希望各位在讨论这一重要议题时也能效仿。”

当下,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温室气体战略已概述了一系列“中期措施”,并旨在根据该战略设定的减排目标减少国际航运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这些措施应包括:

  • 技术要素:基于目标的船用燃料标准,旨在逐步降低船用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以及
  • 经济要素:建立海运温室气体排放定价机制。

预计,委员会将最终确定这些措施的法律文本草案,即“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框架”(IMO Net-Zero Framework)。

其中,这将包括对《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六的修订,并预计将在MEPC 83会议结束后立即批准并分发,以期在2025年10月的MEPC特别会议上通过。

此外,委员会将被邀请批准即将于2025年10月举行的特别会议(MEPC/ES.2)的临时议程,预计,该会议将正式通过修订后的《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则六,并其中包含国际海事组织的净零排放框架。

在通过后,根据委员会的决定,这些措施可能将在16个月后基于“默认接受”程序生效。

注:可在此处找到MEPC 83会议主题讨论预览和重点列表。

图片来源:国际海事组织
发布日期:2025年4月8日

Continue Reading
Advertisement

我们的合作伙伴



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