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Bunker Fuel

新加坡:发生漏油的受损岸上燃油软管最初被“误认为”发生漏水

据新加坡一位部长称,2 月 5 日上午,一名辅警在 PCG Brani 地区基地曾发现软管发生泄漏,但却误认为是发生漏水。

Published

on

新加坡一位部长周四 (2 月 27 日) 表示,在2 月 5 日上午曾有一名被派遣的辅警 (APO) 发现警察海岸警卫队 (PCG) 布拉尼地区基地(Brani Regional Base)的一根软管发生泄漏,并误认为是漏水。

内政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 Muhammad Faishal Ibrahim 在回答议员 Dennis Tan 关于 2 月 5 日布拉尼地区基地漏油事件的议会质询时发表了上述言论;据悉,此次漏油事件导致了 23吨柴油泄漏至新加坡南部海域。

Faishal 表示,当日,被部署于 PCG 的警官于上午 11 点 57 分曾报告相关浮桥软管发生漏水。

“由于浮桥上既有燃油软管也有通水软管,而且, APO 并没有接受过识别漏油的培训,所以,他曾误以为那是漏水。”他解释。

“船用柴油看起来像是清澈透明的液体,因此,他认为是水。”根据该官员的报告,一名 PCG 官员于下午 12:25 左右到达现场进行进一步检查,却未发现任何泄漏。

该地区的水面上没有明显的油膜,也没有明显的燃油泄漏气味。

随后,设施管理人员于下午 1:38 到达现场,并根据 PCG 的泄漏故障报告协议进行进一步检查。期间,工作人员没有发现水面上有任何油膜,也没有明显的燃油气味。

由于 PCG 官员和设施管理人员均未发现有油排入水中的迹象,因此,该官员的报告经评估后确认了相关泄漏为漏水。并且,随后已立案安排修复漏水。

后来,PCG 发现泄漏在下午 12:20 左右已自行停止,然而,在下午 2:47 左右,泄漏却重新开始。

接下来,当承包商发现泄漏并隔离主阀时,相关漏油才最终在下午 3:40 左右停止。

根据 PCG 的调查,他表示发生漏油是因为一根连接码头燃油系统和浮桥加油机的输油管受损。

“PCG 的初步评估,就是燃油软管在日常卷绕和解开过程中因周期性应力而产生微裂纹,并最终导致撕裂和进一步让燃油泄漏。”他解释。

“燃油软管每月都会检查和维护。而最后一次维护检查,则是在 2025 年 1 月 17 日进行,然后,下一次检查,则预定在 2025 年 2 月 10 日的一周内。”

在 Brani 基地发生漏油事件后,PCG 已于 2 月 6 日迅速检查了那里所有的燃油软管。而在2 月 8 日,其另外三个基地——Loyang、Lim Chu Kang和Gul地区基地也完成了类似的检查。

“ PCG 的维护和报告协议通常与行业最佳实践一致,因此, PCG 目前仍在对事件进行审查,以进一步降低未来发生此类泄漏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新加坡:发生漏油事件后其他警察海岸警卫队基地的全部燃油管道正在接受检查
相关文章: 新加坡确认布兰尼区域基地受损的岸上燃油软管发生漏油
 
图片来源:Manifold Times
发布日期:2025 年 2 月 28 日

Continue Reading

Nuclear

HD KSOE 核动力集装箱船设计获得 DNV 原则性认可证书

DNV 的 Geir Dugstad 表示,采用 SMR 技术驱动的 15,000 TEU 集装箱船设计获得认可证书,标志着核动力船舶技术验证流程的构建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Published

on

By

周四 (10 月 23 日),DNV 船级社表示已在本周的 KORMARINE 展会上向HD韩国造船海洋 (HD KSOE) 颁发了一份原则性批准 (AiP)证书,批准其采用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Small Modular Reactor,简称SMR) 技术驱动的新型 15,000 TEU 集装箱船设计。

HD KSOE 绿色能源研究实验室执行副总裁 Sungkon Han、DNV 技术总监 Geir Dugstad 和 DNV 高级首席研究员兼核研究负责人 Ole Christen Reistad 出席了此次发布会,他们在 DNV 釜山办事处讨论了该项目的成果以及核动力航运的潜力。

其中,该设计展示了 SMR 技术在 15,000 TEU 集装箱船上的应用,并且,该船能够以 24 节的速度航行。此外,该船舶概念涵盖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与传统的蒸汽系统相比,该系统可提供更高的热效率并减少设备占地面积。

此前,DNV已根据相关规则、法规以及《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八章和国际海事组织(IMO)《核动力商船安全规则》中规定的安全等级,对这艘核动力船舶的概念设计进行了审查。

HD KSOE首席技术官Kwangpil Chang博士表示:“这艘由SMR驱动的集装箱概念船是我们探索替代燃料以努力实现航运脱碳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设计重点关注船舶安全,并致力于推进SMR技术应用的推进系统改进。”

“此外,我们也开发了一种新型屏蔽和安全壳防护系统,即使在发生碰撞、搁浅或沉没事故时,也能确保反应堆的安全和船舶的生存能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海洋核技术的发展。”

在船舶设计方案的开发过程中,DNV团队与HD KSOE密切合作,评估了船舶的整体安全性和先进发电系统的设计。同时,此次审查涵盖船舶的主要功能、电力供应和整体安全方案。而2025年5月,HD KSOE和DNV也在DNV位于奥斯陆的总部举办了HAZID(危险识别)研讨会,以识别核动力船舶的潜在风险和事故情景,并指导设计改进。

DNV技术总监Geir Dugstad评论道:“持续变化的环境要求和技术进步,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核动力推进作为海上脱碳潜在解决方案的兴趣。不过,在货船使用核动力方面的近期经验仍不足,并凸显了该AiP代表着构建核动力船舶技术验证流程的重要第一步。”

“因此,我们非常荣幸能将这份新的AiP证书授予KSOE,这是我们密切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当之无愧的成果,接下来,随着这项激动人心的技术持续发展,我们也期待双方能够继续保持发展此类合作。”

近期,DNV发布了一份关于核动力船舶商业运输潜力的白皮书,并其中探讨了反应堆技术、船舶建造和运行、燃料管理、废物处理以及核供应链的监管。

而原则性批准(Approval in Principle,简称AiP),就是在既定需求框架内对特定概念进行的独立评估。其中,它将确认设计的可行性,并验证其实施不存在重大技术障碍。

相关文章: DNV报告:持续变化的环境要求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核动力推进的兴趣

图片来源:DNV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Continue Reading

Bunker Fuel

IPEC 2025:中国多企业签署关键替代船用燃料和e-BDN协议

舟山高新区与江苏安德福、比利时航运成功签约液氨加注项目协议,同时,中石化、中石油、中船燃分别与驳船企业以及技术服务商携手推进“e-BDN数字化交接系统”广泛应用。

Published

on

By

第八届世界油商大会(8th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Enterprises Conference,简称IPEC 2025)于周三(10月22日)在舟山举行,吸引了近500位行业代表出席,见证了行业关键发展时刻。

本次会议以“数智领航,共塑船燃新生态”为主题,汇聚了全球船用燃料产业链的各方力量,包括政府代表、行业协会、船东、供油商、贸易商、港口企业、金融、资讯机构和设备、数字技术服务商、行业专家近500人参与其中。

而其中备受瞩目的,就是会议现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签约仪式,有多个项目通过两大批次签约相继落定。

其中,首批签约聚焦绿色新能源领域,由舟山高新区与江苏安德福、比利时航运成功签约“液氨加注项目”。与此同时,中船燃与中核汇能、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上海岚泽能源、中国氢能公司达成了“绿色甲醇船用燃料供应合作”。

这些项目的签署,充分展现了舟山在积极构建未来绿色燃料供应链方面的提前布局和市场吸引力。

而第二批签约,则重点集中于数字化应用的落地实施。

其中,中石化、中石油、中船燃分别与东方同舟、实华南油、锦辉海运、溢沣润海运、浙江启宸等驳船企业,以及大宗易行、大宗数科这2家数字技术服务商携手,就“e-BDN数字化交接系统”的广泛应用正式达成了系列合作协议。

此外,作为大会重点环节之一,舟山市政府党组成员、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管委会总经济师、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史舟海在会议上致辞,指出舟山正全力建设“千万吨级全球保税船燃加注中心”,打造“服务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燃供环境,并邀请业界携手推动船用燃料产业向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相关文章: IPEC 2025:2024年度全球十大船加油港口及全球十大船加油企业排名发布
 
图片来源: 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Continue Reading

LNG Bunkering

行业洞察:2025年中国LNG交付量占全球近四分之一

新加坡是2024年表现突出的增长型市场,但来到2025年,中国已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目前占全球液化天然气(LNG)总交付量的近四分之一。

Published

on

能源咨询公司 Lansdowne Moritz 于周二(10 月 21 日)分享了 2025 年前三个季度液化天然气(LNG)加注市场的发展情况:

引言

进入今年最后一个季度,LNG加注总量已超过去年的 260 万吨,并有望在 2025 年全年达到约 400 万吨。因此,本重点更新介绍了市场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和新兴趋势。

亚洲顶住压力,巩固其最大市场地位

乍一看,或许令人惊讶的是 ,亚洲在全球LNG加注量中的份额已从2024年的45%上升到2025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的47%。其中,这一市场份额的增长得益于FuelEU Maritime的激励措施(照理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应该会增加欧洲的LNG加注量)、欧洲LBV船队规模扩大(23艘 vs 13艘),以及,欧洲LNG交易价格平均比市场低约0.7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2025年,中国液化天然气(LNG)燃料需求增长尤为强劲,本文将在后续章节中对此进行分析。然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燃料购买行为不能仅仅用燃料市场的基本面来解释;其中,航运的主要功能仍然是运输货物和大宗商品,而燃料加注的时间和地点则需配合船舶的规划安排和更广泛的优化。

中国是今年的增长引擎——但这属于结构性的吗?

新加坡是2024年表现突出的增长型市场,但来到2025年,中国已成为主要增长动力,目前占全球液化天然气(LNG)总交付量的近四分之一。

由于中国是大型集装箱船的轮换中心,Lansdowne Moritz 从根本上预计,全球很大一部分 LNG 加注将在中国进行,尽管,中国目前的市场份额可能高得难以为继。当下,中国的天然气平衡表明了当前 LNG 加注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天然气管道进口量和国内产量的增加、需求缓和以及基于长期 LNG 合同的持续供应,都导致了中国国内天然气市场供应过剩。同时,由于国内现货天然气价格低于 JKM,而长期 LNG 合同通常与Henry Hub或石油挂钩,并在过去 12 个月平均比 JKM 低约 3.5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这已促使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如中石油)以接近 JKM 的微小升水将 LNG 转售至船用燃料市场,继续通过长期进口合同维持健康的利润空间。因此,中国通过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天然气进口。然而,这种优势可能属于周期性而非结构性,并且,随着市场状况正常化,在中期内这种优势可能会逐渐减弱。

注:Lansdowne Moritz 的完整文章可在此处找到。

图片来源:Lansdowne Moritz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3日

Continue Reading
Advertisement

我们的合作伙伴



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