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monia
ENGINE 探讨本周替代燃料发展:氨有望在 2030 年进入市场
推进技术和燃料加注基础设施的最新发展表明,氨可能将在 2030 年之前被纳入商用燃料组合之中。

推进技术和加注基础设施的最新发展表明,在未来十年内氨可能将被纳入商用船用燃料组合之中。
目前,日本造船商——三井造船株式会社(Mitsui E&S)已开始在其日本玉野工厂对德国发动机制造商 MAN Energy Solutions(MAN ES)的二冲程氨双燃料发动机进行原型测试。从理论上而言,原型测试能弥合概念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并在大规模部署之前展示发动机是否具有商业可行性。
其中,MAN ES 和 Mitsui E&S 尚未确定项目完成的时间表,但,成功的原型测试仍可能表明了商业部署很快就会实现。
此外,瑞士发动机制造商 Winterthur Gas & Diesel (WinGD) 也证实其将于 2025 年 6 月推出其氨双燃料发动机,而芬兰的 Wärtsilä(瓦锡兰),则在去年就已经推出了其氨双燃料内燃机 (ICE)。
目前,WinGD 已获得了 30 份氨发动机订单,并将装在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和 LPG/氨运输船上。有趣的是,船级社 DNV曾报告目前已有 30 艘氨动力新船被订购,并将于 2027 年交付,但,目前尚不清楚它们是否都将配备 WinGD 的发动机。
虽然,氨 ICE 标志着其商业船燃应用潜力的重要一步,但,在这一方面仍存在值得警惕的一点,因为,氨的自燃温度高,并将需要引燃燃料(通常为柴油)将其点燃。其中,以柴油引燃会产生碳足迹,并因此破坏绿色氨的零排放潜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韩国韩华海洋公司(Hanwha Ocean)正在开发一种氨气涡轮机,以能够完全消除对引燃燃料的需求。目前,该公司已计划在 2028 年前推出一艘由氨气涡轮机驱动的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并可能因此为 100% 氨基推进技术打开大门。
与此同时,加注基础设施也是实现氨商业应用的其中关键因素。
对此,韩国已承诺在 2030 年前投入 4.1 亿美元在其主要港口建立LNG、甲醇和氨储存设施。此外,该国也将拨款 2.7 亿美元建造四艘专用加注船,以专门用于进行LNG和氨加注。
另一方面,船用燃料供应商——中石化中海燃供已成功在中远海运重工码头为后者一艘氨动力拖轮加注燃料,并证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基础设施和处理程序,就可以安全高效地进行氨加注。
中远海运表示:“此次加注成功,不仅检验了中海燃供加注设备系统的密闭性、有效性,也为大型船舶加注应用氨燃料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
与此同时,挪威氨生产商 Yara Clean Ammonia 与日本 NYK 公司已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份可运输氨的中型气体运输船定期租船协议。目前,该船已定于今年 11 月交付。
无论如何,就算取得了这些进步,氨的高毒性在加注作业和储存过程中仍可带来重大的安全挑战。因此,行业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规程以减轻接触风险,并尤其考量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全球海事脱碳中心 (GCMD) 首席执行官 Lynn Loo 告诉 ENGINE,氨加注和转运试点将能够帮助确定安全燃料处理的关键步骤。其中,这两项操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强大的遏制措施和严格的处理程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船舶间燃料转运过程中的氨泄漏风险。
现在,将焦点转向本周的其他相关新闻,首先,瑞典电子燃料公司 Liquid Wind 计划在瑞典再开发一座年产量 10 万吨的电子甲醇生产设施。其中,Liquid Wind 已与瑞典电力公司 Övik Energi 合作设置可再生电力供电系统为电子甲醇、绿色氢气生产提供动力。
此外,韩国航运公司 H-Line Shipping 已向造船公司 HJ Shipbuilding & Construction (HJSC) 订购一艘 LNG 双燃料加注船。这艘容量为 18,000 立方米的船舶将配备双燃料推进系统,并能够使用 LNG 和传统燃料油。
同时,丹麦泵制造商 Svanehøj 将为英国能源公司 INEOS Energy 所牵头 Greensand 项目的陆上储存设施和第一艘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提供深井二氧化碳货泵。预计,用于 LCO2(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和埃斯比约(Esbjerg)港陆上设施的深井二氧化碳货泵,将于 2025 年第三季度完成交付。
相关文章: 韩国 HJSC 获得 H-Line Shipping 的LNG加注船订单
图片来源:Yara
来源:ENGINE
发布日期:2025 年 2 月 17 日
Ammonia
Fortescue 携手合作伙伴完成氨燃料加注的数字燃料证书试点
在 Fortescue旗下 “Green Pioneer” 轮在鹿特丹港的燃料加注作业中,GH2、Fortescue 和 Trovio 成功签发了全球首张氨到船燃料转运的数字燃料证书。

国际非营利基金会——国际绿氢组织 GH2(Green Hydrogen Organisation ) 于周二 (6 月 24 日) 宣布其已与 Trovio 和 Fortescue 合作签发了全球首张氨到船燃料转运的数字燃料证书。
此次交易涉及第一艘远洋氨双燃料动力船“Fortescue Green Pioneer”,该船最近在鹿特丹港进行了上述燃料转运作业。
同时,该证书通过 Trovio 的 CorTenX 注册平台签发,并标志着能源转型中新型船用燃料追踪与验证系统开发的新突破。通过收集燃料可持续性属性的不可变精细数据,包括其来源、处理和转运细节,该数字证书提供了可审计的透明度,并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信任。
Trovio 首席执行官 Jon Deane 表示:“该试点证明了 CorTenX 如何作为可扩展、可互操作的注册系统的支柱,为绿色燃料转型提供了支持。”
“通过将燃料生命周期数字化并实现自动化合规,我们得以减轻磨合和提高完整性,并加速全球零排放燃料的采用。”
GH2 首席执行官 Jonas Moberg 表示:“继国际海事组织 (IMO) 于 4 月就全球航运强制性排放限制和温室气体定价达成开创性协议后,绿色燃料生产商已收到了向行业提供燃料的重要信号。”
“至关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要建立系统捕集燃料数量,更要捕集燃料(包括由可再生能源制成的电子氨)的关键环境属性。通过该最近完成的试点,我们已准备好在燃料开始交付给船舶时立即记录这些属性。”
“此次试点标志着我们在扩大零排放燃料所需基础设施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作为第一家让氨到船燃料转运获得全数字认证的公司,Fortescue 在推进绿色燃料的物理部署之际,也在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Fortescue 绿色航运主管 Andrew Hoare 表示。
“通过与 Trovio 和 GH2 合作,我们证明了像 CorTenX 这样的数字注册系统能够为可持续性属性的稳健、可审计验证提供支持。其中,这将对于监管协调、利益相关方的信任和排放核算极其重要。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得以证明其可行性和让必要的进程加速。”
尽管,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氨作为船用燃料的工程与安全规程上,但,GH2 表示,此次交易也凸显了数字基础设施在实现业务规模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当下,CorTenX 平台能记录端到端的供应链数据,包括港口和船舶详情、交易时间戳,以及由国际海事组织 (IMO) 等监管机构、各国政府或绿色氢能标准(Green Hydrogen Standard)等自愿性倡议制定的相关可持续性指标。
图片来源:Fortescue
发布日期:2025 年 6 月 25 日
Ammonia
BIMCO行业调查:油轮行业对氨作为船用燃料的兴趣日益浓厚
在BIMCO油轮安全网络会议上,有超过52%的受访者认为氨是到2040年最可行的燃料选择,并反映了,即使存在已知的安全挑战,人们对氨的零碳潜力还是有着日益浓厚的兴趣。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 (The Bal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uncil,简称BIMCO) 周二 (6 月 17 日) 表示,在第 10 届 BIMCO 油轮安全网络会议(10th BIMCO Tanker Safety Network)上进行的一系列现场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 (52%) 都认为氨是到 2040 年最可行的燃料途径。
BIMCO 表示,这一结果也意味着,即使存在已知的安全挑战,人们对氨的零碳潜力还是有着日益浓厚的兴趣。
此次让油轮安全专家和技术专家齐聚一堂的会议是于 6 月 12 日举行,旨在评估使用替代燃料的运营风险和现实情况。当下,随着该行业更深一步地推进脱碳,能否保障多燃料选项的安全性、可规模性和实用性已成了油轮运营商迫切关注的问题。
其中,会议的现场调查结果成功抓住行业脉搏、显示了对燃料选项的乐观态度,但,这也伴随着针对准备情况、安全性和监管支持的谨慎态度。
当被问及最大的运营问题时,38% 的受访者指向燃料加注兼容性,而28% 的受访者则指出船上的安全风险,并表明了实际的操作实施仍是一个关键障碍。
此外,57% 的参与者认为,对替代燃料安全性的信心与技术成熟度和系统可靠性密切相关。
然而,在准备程度方面,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同一发展领域的另一面:有69% 的参与者表示,他们针对替代燃料处理的准备就绪程度中规中矩,尽管,他们的相关规划正在推进,而且,全面的运营能力也在发展中。另外,当被问及主要的培训差距时,高达 80% 的参与者标记了“以上所有”选项,即需要在STCW 公约修订、安全文化和设计意识方面予以改进。
另一方面,关于核推进的观点存在分歧,其中,有52% 的人认为核推进可行,但却面临了接受度和监管方面的障碍。并且,有5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最紧迫的监管缺口,就是缺乏关于本质更安全船舶设计方面的指导。
“当下,这些数据突显了一个共同的担忧:去碳化不可避免,但是,目前的安全和培训生态系统仍有待改进。”BIMCO 表示。
注:可在此处阅读 BIMCO 第 10 届油轮安全网络会议的完整见解。
图片来源:BIMCO
发布日期:2025年6月20日

韩国船级社(KR)宣布已成立联合工作组,以制定氨燃料船所产生有毒氨废水的安全排放国际标准。
韩国主要造船厂,如HD现代重工、HD韩国造船与海洋工程、HD现代三湖、三星重工、韩华海洋以及韩国化学融合试验研究院(Korea Testing &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KTR)都将加入该工作组。
KR表示,氨因作为一种不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环保替代燃料而备受关注,不过,由于其毒性强,且存在海洋污染隐患,为其制定单独的安全标准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湿法处理系统产生的氨废水目前尚无明确的处理标准,而给船舶设计与运营带来了相当大的技术和操作不确定性。
因此,该工作组的目标,在于制定与船舶氨废水储存、处理和排放相关的国际标准,并通过韩国政府正式向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该建议。
此外,该咨询机构的成立,也是韩国造船工业和韩国政府于2024年向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制定氨废水安全标准的提案后的后续举措。接着,在2025年4月第83届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MEPC 83)上,该提案已正式获得批准。目前,该机构已计划于2026年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标准草案,并主导相关国际讨论。
韩国化学融合试验研究院(KTR)总部负责人Kim Tae-seong表示:“我们将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以制定氨废水管理指南和处理标准。通过积极配合,我们将帮助保障韩国造船和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
韩国船级社(KR)副总裁Kim Kyung-bok表示:“该咨询机构是我们造船和航运业携手合作,并基于韩国先进技术引领制定国际安全标准的标志性案例。”
“接下来,KR将继续与韩国政府携手,进一步支持替代燃料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图片来源:韩国纪事报
出版日期:2025年6月20日
-
Employment2 周 ago
中国香港:Sea Trader 首尔办事处迎来新任销售经理
-
Bunker Fuel Availability2 周 ago
ENGINE:欧洲和非洲船用燃料供应情况(2025 年 7 月 2 日)
-
Bunker Fuel Availability1 周 ago
ENGINE:美洲船用燃料供应情况(2025年7月3日)
-
Biofuel2 周 ago
Argus Media 评欧洲生物燃料:价格出现分化,减排措施坚定
-
Research1 周 ago
Integr8 Fuels分享了针对地中海排放控制区的全面分析报告
-
Alternative Fuels2 周 ago
中燃远邦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携手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