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Business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埃克森美孚和 A*STAR 启动低碳方案研究室

实验室将推进全球低排放技术的研究工作,包括将生物质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较低的燃料,以供海事、航空和化工领域使用。

Published

on

美国能源企业埃克森美孚 (ExxonMobil)、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NTU Singapore) 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STAR) 周二(4 月 26 日)表示,他们已经建立了企业研究室—— ExxonMobil-NTU-A STAR Corporate Lab,以致力于开发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提高资源效率并迈向更可持续未来的解决方案。

今天,新加坡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兼国家研究基金会 (NRF) 主席Heng Swee Keat(王瑞杰)先生正式启动了该企业实验室,旨在利用新加坡强大的科学能力基础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其中,促进工业界和学术界之间的合作,将有助于增强研究项目的行业相关性,并帮助创新的企业通过深入了解新的潜在应用保持全球竞争力。

接下来,耗资 6000 万新元的企业实验室旗下的研究人员,将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推动涵盖五个领域的全球低排放技术研究工作:

• 将生物质转化为温室气体(GHG)排放量较低的燃料,供航空、航海和化工行业采用,将有潜力帮助提高成本效益和效率;
• 通过使用工业盐水(例如海水淡化盐水)副产品和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生产替代建筑材料,将工业副产品转化为有用材料;
• 将甲烷转化为低碳氢和固体碳材料:开发新的工艺技术,从天然气中生产氢,并同时确定碳的潜在、新应用;
• 为工业副产品的研发应用高效碳捕集和碳酸化技术:生产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应用的固体碳酸盐;
• 碳在混凝土中的大规模应用:使用碳材料生产和验证混凝土,以进行大规模部署,实现持久且可持续的建筑应用。

新的企业实验室,是新加坡目前共 20余企业实验室的最新成员,由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所 @NTU (ERI@N) 和 A*STAR 化学品、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ISCE2) 主导,将通过政府产业联盟基金—产业合作项目(Industry Alignment Fund-Industry Collaboration Project,简称IAF-ICP)在未来五年内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并将侧重于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资源效率。

IAF-ICP 计划是新加坡研究、创新与企业 2025 计划(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2025,简称RIE20251)下的一项拨款计划,旨在扩展新加坡研究、创新活动的企业基础,并瞄准促进与行业相关的公共领域研发工作,以及促进公共领域研究人员与行业之间的合作,并着眼于潜在的经济成果。

为满足新加坡和社会对能源、必需产品稳定供应日益增长的需求,并注重温室气体减排以建立低排放未来,将需要广泛的、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创新与合作。

企业实验室所确定的研究项目,将可以为新加坡的能源保障带来贡献,并释放新的社会的经济潜力,帮助支持其迈向净零未来。

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工业)Lam Khin Yong教授表示:“南洋理工大学、埃克森美孚和 A*STAR 之间的合作作为一个例子,说明了与学术界、工业界和公共机构的密切合作,对于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应对现实世界挑战至关重要。其中,这符合南洋理工大学应对人类眼前重大挑战的长期战略努力,并将以南洋理工大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帮助扩大新加坡目前正在努力开发的低碳解决方案。新的企业实验室,将帮助确保我们的研究成果有机会转化为有影响力的、现实的行业创新,使我们进一步迈向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

埃克森美孚亚太区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 Geraldine Chin 表示:“我很高兴埃克森美孚凭借其在能源和材料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继续与新加坡的世界一流研究人员合作加速与低碳未来相关的研发工作。通过参与转化、研发过程,我们可以帮助扩大相关项目的商业部署规模。因此,我们期待与我们的企业实验室伙伴推进创新发现,以帮助改变我们的行业与世界。”

ASTAR 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助理首席执行官 Lim Keng Hui 教授表示:“ASTAR 与埃克森美孚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合作,标志着我们共同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碳循环经济。通过将埃克森美孚的行业专业知识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南洋理工大学的前沿研究相结合,该企业实验室将加速技术的部署,帮助实现资源效率更高的未来,并支持新加坡的净零目标。”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执行副总裁Lim Wey-Len表示:“埃克森美孚、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STAR) 联合设立的企业实验室,是新加坡首个与全球能源企业合作建立的企业实验室。该联合实验室能够为我们的生态系统带来附加价值,并刺激迎合绿色未来的解决方案,同时间,也在这里培养本土研发与可持续发展人才。当下,新加坡是一个创新与多元化合作蓬勃发展的地方,因此,我们继续欢迎志同道合的业界参与者加入我们,从新加坡开发全球低碳解决方案。”

企业实验室的联合主任领导,包括南洋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技术教授兼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主任——Xu Rong教授,以及埃克森美孚技术和工程研究战略投资组合经理兼Singapore Energy Consortium顾问 Saifudin Abubakar 博士。

新企业实验室开展的五个研究项目,预计将带来多项技术发现、专利和原型。此外,它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将帮助培养碳循环经济新兴领域的毕业生、研究工程师、研究生和博士后人才库。

该企业实验室将汇集来自埃克森美孚、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 50 多名研究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工程师。因此,此次合作将为当地人才提供独特的机会,在培养实用技能之际获得研究能力以外的见解。

图片来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发布日期:2024 年 5 月 2 日

Continue Reading

LNG Bunkering

中国:上港能源向江南造船订购LNG加注船

江南造船已签订合同,将为上港集团能源(上海)有限公司建造一艘总容量为2万立方米的LNG加注船。

Published

on

By

江南造船周二(4月22日)宣布其已成功获得为上港集团能源(上海)有限公司(上港能源)建造一艘新型LNG加注船的合同。

同时,这也标志着江南造船时隔2年重返C型罐气体船领域和进军LNG加注船市场。

在本项目中,该船将安装三个双耳C型罐,以及配备全回转电力推进系统、艏侧推、GCU、高负载压缩机、智能船舶系统等先进设备,以满足NOx Tier III要求和实现SOx排放近零以及让CO2温室气体降低约20%。

此外,该船将适用于各类舱型LNG受注船的船对船加注和过驳以及船对岸补液和反输,并涵盖BOG处理、作业量贸易计量及热值分析,以及能为LNG动力船提供惰化、冷舱、气试服务。

根据建造计划,江南造船将于2027年上半年向上港能源交付该船。

迄今为止,上港能源船队下的LNG加注船涵盖“海港未来”轮和绿色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

江南造船表示:“相信凭借江南造船的船舶建造实力和上港能源丰富的加注经验,双方定能戮力同心,实现强强联合,以共同打造指标先进性能优良的LNG加注船,助力绿色港口和绿色航运走廊建设。”

图片来源:江南造船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3日

Continue Reading

LNG Bunkering

Osaka Gas公司在其终端推出岸对船LNG加注服务

该公司表示,在其终端他们成了日本首家向船舶提供液化天然气(LNG)燃料的燃气领域公用事业公司,并且,他们也在探索以甲烷替代LNG作为船用燃料的可能性。

Published

on

Osaka Gas公司周一(4月21日)宣布其已推出岸对船液化天然气(LNG)加注服务,并因此在其终端成了日本首家向船舶提供LNG的燃气领域公用事业公司。

而首批LNG,则已于今日在Osaka Gas位于大阪府高石市的仙北LNG终端完成交付,期间,该终端向商船三井(MOL)运营的散货船“Verde Heraldo”供应了燃料。

此前,《满航时报》(Manifold Times)曾报道,这艘散货船将根据长期运输合同为JFE Steel(JFE钢铁株式会社)的钢厂运输原材料。

如今,随着岸对船燃料服务的推出,再加上其现有的卡车对船LNG加注服务(自2019年起运营),Osaka Gas已增强了其LNG燃料输送能力,以解决目前日本LNG船的供应设施匮乏问题。

在未来,该公司已计划推出通过专用 LNG 加注船进行的船对船 LNG 加注服务,并且,该服务将于 2026 财年启动。

随着航运业逐渐摆脱重质燃料油,这些新燃料供应方案将瞄准为越来越多的 LNG 燃料船提供稳定、灵活的 LNG 燃料。

当下,全球脱碳趋势和国际海事组织到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正在推动LNG 燃料船数量的增长。因此,凭借其 LNG 加注服务,Osaka Gas公司正在为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除了扩大船舶的LNG燃料供应外,Osaka Gas公司也在探索以电子甲烷替代LNG作为船用燃料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商船三井新船计划在日本接收LNG燃料后启航前往澳大利亚
 
图片来源:Osaka Gas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3日

Continue Reading

Alternative Fuels

日本:J-ENG 推进日本首台全尺寸实机氨燃料混烧运行试验

该公司表示,首台由日本开发和制造的商用全尺寸、低速、氨燃料二冲程发动机已开展氨燃料混烧运行试验。

Published

on

By

日本发动机公司 (J-ENG) 于周一 (4 月 21 日) 表示,日本自主研发和制造的首台商用全尺寸低速氨燃料二冲程发动机已开展氨燃料混烧运行试验,同时,该发动机将安装在一艘船上。

此外,J-ENG 也是在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NEDO) 的“绿色创新基金下一代船舶开发”项目下开发这款发动机。

自 2023 年 5 月 J-ENG 在测试用发动机上首次启动大型低速二冲程发动机的氨燃料混烧试运行以来,J-ENG 已通过约一年半的各种运行测试获得了许多成果和知识,并包括在高氨混燃率下的稳定运行以及氨的安全处理。

如今,J-ENG 将对全尺寸发动机进行验证运行,并计划于今年 10 月发货。同时,该发动机将安装在一艘氨燃料液氨运输船 (AFMGC) 上,并随后进行示范运行。

为了确保针对各种氨燃料船舶的适应性,J-ENG继开发上述首款缸径为 50 厘米的发动机之后,也在同时开发一款缸径为 60 厘米的氨燃料发动机,以用于多个有前景的后续项目。

此外,在完成这些发动机的开发和社会应用后,该公司也决定通过日本环境部和国土交通省的 GX 经济转型债券提供的项目补贴支持建造一座新工厂。

预计,新工厂将于 2028 年竣工,并届时将扩大氨燃料发动机(作为涵盖燃油发动机的组合产品之一)的产能,以及推动零排放船舶的推广与普及。

该公司在其网站上表示:“作为下一代燃料发动机的先行者,J-ENG将通过早期推出和推广这些发动机,为日本航运和造船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同时推动减少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和帮助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

图片来源:日本发动机株式会社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3日

Continue Reading
Advertisement

我们的合作伙伴



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