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Alternative Fuels

Glander International Bunkering 强调法规能推动船用生物燃料的使用

Increased regulations in shipping means biofuel use is heavily incentivised in the short term as use of conventional fuels becomes more constrained by regulatory costs, says firm.

Published

on

该公司表示,航运监管的加强意味着业者将在短期内被大大鼓励使用生物燃料,因为传统燃料将面临更多的监管成本限制。

2023 年 8 月 28 日

全球燃油贸易公司 Glander International Bunkering挪威和日内瓦办事处的生物燃料业务在最近获得 ISCC EU 和 ISCC Plus 证书后,该公司陆续发布了相关的文章,就采购生物燃料的注意事项提供指南,并重点关注该领域的数量和法规;内容如下:

随着航运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过去几年生物燃料已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船用替代能源选项之一。

使用生物燃料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可以作为传统燃油的即用型替代品,因此,使用它们几乎不需要对船舶发动机或运输基础设施进行任何改造,并且,若以第二代或第三代(可持续)原料生产,业者将有机会基于其完整生命周期减少温室气体净排放。

如今,生物燃料正在帮助买家实现其 ESG (环境、社会和管治)目标,并很快将成为 2025 年启动的 FuelEU Maritime法规的强制性混合要求的解决方案之一。

目前,燃油买家可以立即购买这些燃料,且无需投入大量的前期资金或签订任何长期承诺。

生物燃料量

在过去几个月,这些燃料的需求都在迅速增长。其中,鹿特丹去年的生物燃料/混合船用燃料销量为 791,000 吨,较 2021 年增长 163%,同时,新加坡也于 2022 年开始销售生物燃料,共售出 140,000 吨混合产品。目前,ARA(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地区的主要产品是B30,而新加坡的主要产品则是B24,两者分别由30%和24%生物燃料与传统船用燃料混合。 同时,这些燃料也都已在其他港口被广泛供应,预计,未来几年内其销量应会攀升。

这些销量最初来自航运公司的燃料试验需求,主要为一次性的发动机燃料试用,但现在,市场上已可看到越来越多定期的采购活动。
对于航运领域的生物燃料,首先要注意的是,当我们谈论它们时指的几乎都是混合燃料,因此,它们一般含高达约 30%生物燃料,并主要与 VLSFO、HSFO 或 MGO进行混合。而更高比例的生物燃料含量(甚至高达 100%),已被证明可以在传统发动机中发挥作用,但目前很少被使用。

推动生物燃料采用的法规

毫无疑问,航运业向碳中和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日益增长且发展快速的监管要求。

首先,IMO(国际海事组织)现已制定了到2050年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坚定目标。该目标包括在2030年和2040年分别减少20%和70%(力争30%和80%)绝对排放的检查点 。此外,到 2030 年,零或近零排放燃料的使用率将至少占 5%。因此,航运业不能等到 2050 年,而是现在就要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而只有从传统燃料过渡到替代燃料,航运业才能实现绝对的减排目标。

其次,CII法规现已生效。 从今年起,所有大于 5,000 GT (总吨)的船舶都将根据提交给 IMO 的历史数据计算 CII 评级。该评级根据船舶每海里、每单位货物容量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计算。

评级将以A 到E字母分级,其中,A为最高评级,并将每年进行审核。连续三年获得评级D 或一年评级为E的船舶将需要实施纠正行动计划;作为船舶能效管理计划 (SEEMP) 的一部分,该计划将制定提高船舶性能和评级的计划。其中,生物燃料等替代燃料可能将对该评级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最后,国际海事组织将在未来几年采取进一步的监管措施,例如碳排放额以及绿色燃料标准,以进一步推动这一转型。

而除了国际海事组织领导的全球脱碳努力之外,欧盟也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监管议程。

去年,欧盟达成了一项协议,即将航运纳入联盟排放交易体系(ETS)。其中,所有超过 5,000 总吨的船舶都将被纳入该体系,并覆盖欧盟领域内航行的 100%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航行于欧盟港口与全球其他地区之间的 50% 的排放量。 实际上,这意味着所有停靠欧洲港口的船舶都将受到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影响。

该体系将从 2024 年开始分阶段实施,并首先覆盖 40% 的排放量,再到2025 年覆盖 70%,以及从 2026 年起覆盖 100%的排放。 对此,航运公司将被要求购买匹配其船队年度总排放量 的同等数量“欧盟配额”(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每年将这些配额交付给当局。

此外,欧洲还有一项名为 FuelEU Maritime 的独立法规,将要求航运公司逐步在其燃油采购中纳入可再生燃料,以降低燃烧燃料时产生的温室气体强度。与 ETS 一样,它是一个渐进的阶段性系统,在船舶规模和监管地理范围方面具有和ETS相同的覆盖范围。 与此同时,FuelEU Maritime法规不仅对二氧化碳设定了要求,也对其他温室气体制定了相关要求。

当下,这些监管驱动因素仅仅只是开始;预计,国际海事组织在未来几年内将取得进一步发展,而从长远来看,如果美国和中国对全球法规不满意,他们也都可能会寻求实施自己的规则。

所有这些发展,都意味着生物燃料的使用在短期内可能会大大受到鼓励,因为传统燃料将面临更多的监管成本限制。

相关文章: Glander International Bunkering provides guide on buying bio bunker fuels
 
图片来源:Glander International Bunkering
发布日期:2023 年 8 月 28 日

Continue Reading

Alternative Fuels

瓦锡兰模拟器在马来西亚投入使用以加强替代燃料操作培训

ALAM 的全新模拟套件采用了瓦锡兰先进的新型双燃料模拟器技术,并也将提供相关的培训,帮助海员了解如何使用甲醇等未来燃料。

Published

on

By

科技集团瓦锡兰(Wärtsilä)周二(7 月 22 日)表示,海事培训机构——马来西亚海事学院 (马来文:Akademi Laut Malaysia,简称ALAM) 已于 7 月 17 日启用了由该公司提供的全新先进模拟套件。

ALAM 是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 (MISC) 的培训部门,而MISC,也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的子公司。

当下,ALAM 的新模拟套件采用了瓦锡兰新的先进双燃料模拟器技术,并包括采用虚拟现实学习元素,以帮助海员通过逼真的训练场景提升能力。此外,ALAM 也负责提供培训,旨在教育海员使用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燃料(例如:甲醇或氨)和不同类型的发动机,而这一点,对于海事行业的脱碳运营转型可谓极其重要。

瓦锡兰在其网站上表示:“瓦锡兰最新模拟器技术的整合已显著提高了该地区的海事教育水平,以培养新一代高技能、高水平的航海专业人员。”

在揭幕仪式上,瓦锡兰宣布ALAM已被纳入其“海事模拟、技术与研发服务进步”(Maritime Advancement in Simulation, Technology and R&D Services,简称MASTERS)计划,属于在亚太地区首创先河。

其中,该计划致力于识别、认可、正式化瓦锡兰与全球领先的海事培训和研发提供商的合作关系,因为,这些提供商不仅是瓦锡兰模拟和培训产品与服务的广泛用户,更是瓦锡兰的密切合作伙伴,将携手共同推动海事培训的进步。

ALAM首席执行官Ts. Dr. Captain Manivannan Subramaniam 表示:“海事体验学习中心(Maritim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entre)的启动及其作为瓦锡兰在亚洲首个MASTER中心的认可,体现了ALAM致力于提高马来西亚乃至亚太地区海事教育与培训(MET)标准的坚定承诺。在行业持续发展之际,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学生不仅具备技术技能,更具备了在全球海事环境中的领导、适应与发展能力。预计,这座新设施将支持我们实现成为亚洲首选海事大学的宏伟目标,并通过实践操作、沉浸式和与国际接轨的培训项目培养面向未来的海员,包括提供与新能源、脱碳和数字化相关的培训项目。”

当下,所提供的技术模拟器属于全任务和多功能网络教室设置,适用于机舱和液体货物装卸培训。其中,航海模拟器包括一个具有270度可视化环屏的全任务驾驶台和三部分任务驾驶台,并配备动态定位和扩展现实 (Extended reality,简称XR) 培训功能。同时,该套件也包括GMDSS和ECDIS教室模拟器,以及用于混合学习体验的瓦锡兰云端模拟系统。

瓦锡兰船舶模拟与培训总经理Neil Bennett 表示:“这些模拟器的启用将帮助ALAM学员达到更高的能力水平,以满足当今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的船舶需求。同时,它们现在就可以复制真实的操作场景,以让学员在受控、安全的环境中磨练技能。因此,这也将能够满足广泛的培训需求,包括从基本的航海和机舱操作,到复杂的程序、研究和综合应急响应演习。”

ALAM成立于 1976 年,已为超过 15,000 名海事专业人员提供陆上和海上作业培训。该培训中心位于可俯瞰马六甲海峡的马六甲州。同时,瓦锡兰是从 2006 年开始与 ALAM 合作,并共同建立了海事模拟与通信中心。

图片来源:瓦锡兰
发布日期:2025 年 7 月 23 日

Continue Reading

Alternative Fuels

Galveston LNG Bunker Port与Loa Carbon签署协议共同生产e-LNG

Loa Carbon将直接向加尔维斯顿液化天然气加注港(GLBP)提供可再生电子甲烷以进行液化,而GLBP则将向寻求低碳燃料的客户提供e-LNG燃料。

Published

on

By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液化天然气加注港(Galveston LNG Bunker Port, LLC,简称GLBP) 和 Loa Carbon 于周二(7 月 22 日)宣布已签署意向书 (LOI),将由Loa Carbon直接向 GLBP 提供可再生电子甲烷 (e-甲烷) 进行液化,并接而由GLBP向寻求低碳燃料的客户提供电子液化天然气 (e-LNG) 燃料。

预计,GLBP 项目将于 2028 年投入使用,并成为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首个面向船舶的专用液化天然气 (LNG) 液化设施。

同时,该设施位于德克萨斯城工业区的德克萨斯城航道(Texas City Ship Channel)一带,将作为一个平台,通过燃料驳船向大休斯顿-加尔维斯顿地区迅速扩张的LNG燃料船队供应e-LNG。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GLBP 设施可为休斯顿(Houston)港、加尔维斯顿(Galveston)港和德克萨斯城(Texas City)港等主要港口提供服务。

因此,位于德克萨斯城的地理位置为 GLBP 和 Loa Carbon 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将可以供应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电子甲烷产品。其中,德克萨斯城除了拥有丰富的二氧化碳原料,也拥有广泛的化工和炼油基础设施。因此,这将为未来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工业二氧化碳捕集潜力。此外,该地区的其他优势也包括提供生物源二氧化碳,其中,Loa Carbon 已锁定了在附近的垃圾填埋场。

另一方面,德克萨斯州也可提供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其中,ERCOT(德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 的高可再生能源电网和具有竞争力的电价,再加上 45V 制氢税收抵免,都将促使绿色氢的生产变得具有成本竞争力。

当下,Loa Carbon 的甲烷生产模块与GLBP站点的毗邻布局,将可实现直接注入终端城市门户系统以满足 FuelEU 法规,并确保与传统LNG无缝混合,以及,为需要同时满足供应量和碳排放合规要求的船东提供一站式加注服务。

Loa Carbon首席运营官Dan Wojno 表示:“这种一体化方案为船东提供了一条清晰的途径,使他们能够获得可规模化、成本透明、超低碳的燃料,而无需对其船舶或加注程序进行运营变更。因此,我们很高兴能与GLBP开展合作,这是休斯顿-加尔维斯顿地区领先且唯一拟建的专用LNG加注项目。”

Pilot LNG首席执行官Jonathan Cook 表示:“与Loa Carbon的合作将让GLBP能够为寻求可持续燃料解决方案的客户提供低碳e-LNG。同时,GLBP将成为北美首家提供e-LNG的LNG船用燃料供应商。”

“我们为客户提供的e-LNG将拥有最低的碳强度(采用全生命周期计算法)。通过在价值链的供应端生产LNG,我们免去了进行运输和储存的需要,并因此相对欧洲或亚洲的LNG燃料交付降低了总体排放量。简而言之,与Loa合作是一个明智之举。”

图片来源: Galveston LNG Bunker Port
发布日期:2025年7月23日

Continue Reading

Alternative Fuels

上港能源与阿格斯就绿色船用燃料行业信息和市场动态分析展开合作

此次合作将加强对绿色甲醇、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等绿色船用燃料产品以及相关的全球碳市场动态等方面的研究协作。

Published

on

By

上港能源(SIPG Energy)与阿格斯(Argus)于周五(7月18日)在上海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就绿色燃料产业链建设、行业信息和市场动态分析等方面开展合作。

其中,此次战略合作将结合上港能源在上海港绿色能源中心的投资、运营优势与阿格斯在绿色甲醇、生物燃料和生物LNG(液化天然气)领域的市场洞察力。

预计,此次合作将加强对绿色甲醇、生物天然气、生物柴油等绿色船用燃料产品以及相关的全球碳市场动态等方面的研究协作。

同时,谅解备忘录签约仪式的出席者包括Argus中国区总经理高华(Gao Hua)和上港能源执行董事、总经理罗文斌(Luo Wenbin)及双方团队。

高华表示,作为独立的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评估提供商,阿格斯在绿色甲醇产业链和生物燃料领域拥有深刻的行业洞察力,能助行业提高透明度,并同时也一直在高度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

高华指出:“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将在产业链生态构建、联合市场推广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为提升航运绿色燃料交易环境提供全方位支持。”

同时,罗文斌表示,全球航运业低碳转型已进入攻坚期,合作共赢将成为行业破局的必然选择。

罗文斌指出:“这将助力上海港绿色能源中心深度对接全球航运能源转型需求,并促进绿色燃料交易,提升上海港作为国际航运枢纽的加注服务能力和航线集聚吸引力。”

图片来源:Argus Media
发布日期:2025年7月22日

Continue Reading
Advertisement

我们的合作伙伴



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