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 Bunkering
收到“漂绿”投诉后,MSC地中海邮轮将删除与LNG燃料相关的广告
“邮轮公司热衷于聚焦在化石LNG带来的碳排放节约或空气污染改善,但,这只揭示了整体情况的一部分。”发言人表示。

非政府环保组织 Opportunity Green 于周一 (12 月 23 日) 表示,在 2024 年 3 月收到Opportunity Green 的投诉后,英国广告标准局 (ASA) 已与 MSC Cruises (地中海邮轮)就其关于液化天然气 (化石 LNG) 的环境声明达成“非正式解决方案”。
该投诉涉及 MSC Cruises 于 2024 年初在 30 多个国家/地区启动的“为了更伟大的美丽”(For a greater beauty)全球广告活动,旨在鼓励消费者通过“使用更清洁的燃料”到达目的地,并更有意识地尊重海洋和地球。
而所谓的“清洁燃料”,指的是化石LNG,用于帮助 MSC 最新游轮舰队的“MSC World Europa”轮和“MSC Euribia”轮提供动力。其中,广告吹捧 “MSC World Europa”轮使用了“清洁、绿色技术”,并在 MSC Cruises 的社交媒体账户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因此,Opportunity Green 质疑的是,这些广告究竟是否具误导性。
当下,MSC Cruises 已与 ASA 达成协议,将完全删除被投诉的广告,并将在未来确保其广告内容清晰明了;并且,除非证据确凿,否则,他们将不会做出绝对的环保声明。
“现在是时候让邮轮行业因其系统性具误导性的广告而受到谴责,因为,该广告将极具破坏性的化石燃料——LNG宣传为‘绿色’产品。有大量证据表明,化石LNG因含有大量甲烷(一种强效温室气体),而会对我们的气候产生有害影响。”Opportunity Green 法律经理 Kirsty Mitchell 表示。
“邮轮公司热衷于聚焦在化石LNG燃料带来的碳排放节约或空气污染改善,但,这只揭示了整体情况的一部分。当下,现实情况是,在 20 年的时间里,甲烷对气候的影响是二氧化碳的 80 多倍,并因此不是一个符合《巴黎协定》 1.5°C 控温目标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Opportunity Green 对邮轮公司为LNG进行“绿色洗白”提出投诉
相关文章: 全球航运倡议组织指责皇家加勒比邮轮利用LNG进行漂绿宣传
图片来源:MSC Cruises
发布日期:2024 年 12 月 24 日

西班牙航运公司 Baleària 周四(5 月 15 日)表示其在巴塞罗那港为旗下三艘船加注了液化天然气 (LNG),而创下了新的LNG供应纪录。
因为,这是西班牙首次在同一天于同一个港口为三艘不同船舶进行LNG加注作业。
该公司表示,这三艘船共由八艘加注船加注了 2,320 兆瓦时(MWh)的LNG。
其中,快速渡轮“Margarita Salas ”同时由三艘加注船进行加注,而渡轮“Martín i Soler”则由两艘加注船进行加注,以及渡轮“Bahama Mama ”由另三艘加注船加注燃料。
该公司表示:“在2024 年,我们致力提供的LNG燃料增长了 184%。同时,结合电力推进和其他生态效率措施,我们已成功让每位乘客的碳足迹减少近 10%。”
照片来源:Baleària
发布日期:2025 年 5 月 19 日
LNG Bunkering
新加坡:FueLNG实现第400次 LNG 加注作业里程碑
加注船“FueLNG Bellina”成功在新加坡锚地向全球最大的 LNG 动力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转运了 LNG 加注燃料,以让后者在首航中消耗。

新加坡持牌液化天然气 (LNG) 燃料供应商 FueLNG 于周四 (5 月 15 日) 宣布其已在新加坡成功完成第 400 次LNG船对船 (STS) 加注作业。
期间,吉宝岸外与海事(Keppel Offshore & Marine)和蚬壳东方石油(私人)有限公司(Shell Eastern Petroleum Pte Ltd)的合资企业——FueLNG旗下加注船“FueLNG Bellina”在新加坡锚地成功向全球最大的LNG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加注燃料,而达成了上述里程碑。
该公司在社交媒体帖子中表示:“‘BYD Shenzhen’轮可容纳 9,200 辆汽车,并配备了LNG双燃料推进器,是下一代低排放海上运输行业的其中代表。”
壳牌(Shell)表示,作为LNG 燃料供应商,他们向“BYD Shenzhen”的首航提供了支持。
“与所有LNG双燃料船一样,‘BYD Shenzhen’轮正朝着净零排放目标迈进。而该船所能够使用的燃料,也包括生物LNG以及未来的电子LNG,以进一步减少排放和符合法规要求。”他们在另一篇社交媒体帖子中表示。
图片来源:壳牌
发布日期:2025年5月16日
LNG Bunkering
SEA-LNG:LNG路径在国际海事组织的净零排放框架下回报最佳
SEA LNG 的计算表明,在净零排放框架下,投资 LNG双燃料船可为船东带来比甲醇、氨或 VLSFO更短的投资回收期。

行业联盟 SEA-LNG 于周三(5 月 14 日)表示,在 MEPC 83 之后,该联盟已完成对 IMO 净零排放框架的初步分析,通过使用独立的 Z-Joule 合规成本计算器评估了新法规的商业影响。
计算表明,在净零排放框架下,投资 LNG 双燃料船可为船东提供比甲醇、氨或 VLSFO 更短的投资回收期。并且,LNG 船舶也因燃料可选性和现有的广泛基础设施而能为船东带来商业优势。
当下,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批准前,复杂的 IMO净零排放框架仍需要进一步的详细分析和行业反馈,以及与欧盟倡议和根据其他成员国的具体关切点进行协调。并且,围绕 IMO 净零排放基金和零排放与近零排放燃料(zero and near-zero-emission fuels,简称ZNZ) 奖励机制的关键细节也不会在 2027 年之前得到解决。
在相关研究中,SEA-LNG考察了一艘 14,000 TEU 集装箱船的投资案例,而该船则部署于从日本到美国西海岸的跨太平洋航线。其中,该研究比较了 LNG、氨和甲醇双燃料船与 VLSFO 燃料船在 15 年投资期内的综合效益。
其中,不同燃料路径的总成本取决于资本支出、燃料的碳强度和燃料价格。对于燃料价格预测和碳强度值,SEA-LNG 采用了MEPC 82会议候选中期措施讨论期间的 DNV分析报告(MEPC 82/INF.8/Add.1)中提出的假设。
相对于使用VLSFO,高压和低压 LNG 双燃料发动机的投资回收期均为 4.5 至 5 年,并归因于 LNG的温室气体燃料强度 (GFI) 较低,且合规成本也较低。而甲醇和氨燃料船,则在15年的投资期内无法收回成本。
此外,通过使用相同的燃料价格预测,SEA-LNG对一艘鹿特丹-新加坡航线上运营的 14,000 TEU 集装箱船进行了投资模型测算。在此案例中,该船同时受国际海事组织 (IMO) 和欧盟脱碳法规约束,并由后者覆盖了50% 的航程。
结果,得益于 FuelEU Maritime法规在分析期初段产生的政策影响,该LNG 燃料船的回报期经测算能缩短至约 3.5 年。
SEA-LNG 首席运营官 Steve Esau 表示:“虽然许多细节尚待确定,但 IMO 净零排放框架为海运脱碳提供了清晰的基础,并且,其原则上可让所有燃料途径,无论是 LNG、甲醇还是氨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而为了保持这种平衡,ZNZ奖励机制的设计必须无视燃料类型且技术中立。”
SEA-LNG 主席 Peter Keller 总结道:“业界正持续大力投资于液化天然气(LNG)发展路径。其中,这些船舶可以使用LNG、生物甲烷和电子甲烷,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降低当地污染。与此同时,国际海事组织的立场以及欧盟法规均肯定了该路径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合规途径,从现在起就可实践。”
此外,这项研究也是 SEA-LNG 使用 Z-Joule 计算器进行的一系列合规成本分析中的第一项。
当下,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框架是全球首个将强制性排放限值和温室气体定价相结合,并覆盖整个行业的框架。
其中,这些措施已于 2025 年 4 月 7 日至 11 日举行的第 83 届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 (MEPC 83) 会议上获得批准,并涵盖新的船舶燃料标准和全球排放定价机制。
接下来,这些措施将于 2025 年 10 月正式通过和预计于 2027 年生效,并将强制性让总吨位超过 5,000 吨的大型远洋船舶遵守,其中,这些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当下占了国际航运总排放量的 85%。
注:完整的 SEA-LNG 分析可在此处阅读。
相关文章: MPEC 83会议通过全球航运净零排放法规
相关文章: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 (MEPC 83) 成果
图片来源:Unsplash 的 Venti Views
发布日期:2025 年 5 月 15 日
-
Technology6 天 ago
Endress+Hauser和Bunkerchain准备好在2025年实行集成 e-BDN的端到端数字交易
-
Bunker Fuel2 周 ago
Christiania Energy 在法国设立实物燃料供应业务及新办事处
-
Biofuel1 周 ago
新加坡:圆融石油首次完成交付B100生物燃料而达成又一发展里程碑
-
Business5 天 ago
Vitol和Grindrod宣布关闭船用燃料公司Cockett
-
Bunker Fuel2 周 ago
O Bunkering 与 Asyad Ports 签署协议为苏丹卡布斯港提供船用燃料
-
Events1 周 ago
中国:超过20位发言嘉宾确认出席2025亚太绿色船舶科技创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