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monia
专家探讨使用氨作为船用燃料的技术考量
高级海事测量师 Muammer Akturk 表示,由于氨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将其用作船用燃料会带来重大的安全挑战。

专门研究替代船用燃料的高级海事测量师 Muammer Akturk 于周一(6 月 10 日)在其《替代船用燃料通讯》(Alternative Marine Fuels Newsletter)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氨作为船用燃料的技术考量文章。
该文章深入探讨了氨作为船用燃料的使用,并重点介绍了实施过程中所需进行的安全与技术考量。
当下,氨因其作为零碳燃料的潜力而受到认可,使其成了减少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吸引力选择。然而,其毒性和易燃性却也带来了重大的安全挑战。
因此,本次讨论的重点包括:
- 安全措施:强调了严格的设计和操作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以防止氨泄漏并在正常和紧急情况下减轻风险。其中,这包括需要进行气体扩散分析以及使用气体检测器和警报器等安全系统
- 监管框架:本文回顾了为确保安全使用氨作为船用燃料而制定的最新法规和指南。其中包括 IACS的统一要求 H1(URH1),该要求为船舶的氨排放监控提供了框架
- 工程考量:详细介绍了燃料储存、处理系统等技术层面知识,以及在识别潜在危害和实施预防措施时进行风险评估的作用
- 人为因素:本文考量了人为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并特别强调了培训,以及系统的设计应考量人为错误的重要性;总体而言,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使用氨作为船用燃料所面临的挑战和其解决方案,并强调了安全性和法规遵从性在采用氨的过程中很重要。
编者注:完整文章可在此处链接中找到。
出版日期:2024 年 6 月 13 日
Ammonia
新加坡Seatrium公司的氨燃料加注船设计已获美国船级社颁布AiP证书
该船 25,000 立方米容量液氨储罐的建造将采用国际海事组织 (IMO) C 型货物围护结构,而设计者则为 Seatrium Marine & Deepwater Technology。

新加坡的海事工程公司 Seatrium(海庭) 于周二(5 月 21 日)宣布其 25,000 立方米氨加注船设计已获得美国船级社 (ABS) 颁布原则性批准 (AiP)证书。
该公司表示,该船 25,000 立方米容量液氨储罐的建造将采用国际海事组织 (IMO) C 型货物围护结构,而设计者则为 Seatrium Marine & Deepwater Technology。
同时,该船可专门用于进行氨加注,并可选配载货功能。
此外,该船载重量为 19,500 吨,设计航速为 14 节,可连续航行 55 天而无需加注燃料。
而该船的特点,也包括:增强的安全架构,其重点在于防止露天甲板发生泄漏,并符合国际海事组织 (IMO) 标准、《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IGC Code) 和美国船级社 (ABS) 的规范,以及,拥有可在氨和柴油之间无缝切换的集成系统。
该公司表示:“获ABS颁布AiP证书验证了我们船舶的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并为详细的工程设计与建造奠定了基础。”
“同时,此次获认证意味着我们正朝按时交付的方向迈出关键一步,并推进了 Seatrium 成为海上能源转型的领导者之一。接下来,我们将合作为未来的零碳船队打造强大的燃料基础设施!”
图片来源:Seatrium
发布日期:2025年5月21日

美国船级社 (ABS) 于周四(5 月 15 日)发布了关于船上氨性能的先进研究成果报告。
其中,该ABS最新研究探讨了一些关键安全问题,例如:“氨从机舱泄漏时会有什么表现?”以及“在加注过程中,被泄漏的氨气云会如何扩散?”。
通过使用先进的工具进行计算流体力学 (CFD) 模拟,ABS得以定量评估发生意外泄漏情景中的氨扩散相关风险。其中,ABS 工程师研究了实际的燃料加注情况(包括船对船、码头到船和卡车对船方式),以及机舱泄漏事件所导致的船上氨扩散状况。
ABS全球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 Vassilios Kroustallis 表示:“这份报告全面介绍了 ABS 为应对氨作为船用燃料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而进行的努力。”
“通过对氨扩散研究和紧急疏散方案进行详细分析,ABS正在推动关于安全、可支持海上燃料替代品的讨论,以培养一种备灾韧性文化。”
除了 CFD 仿真分析外,通过利用行业最新的最佳实践以及软硬件技术的进步(包括用于检测和可视化氨泄漏的声学摄像头),ABS为船东和运营商在评估氨作为更清洁燃料来源方面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三部分框架:
- 主动监管参与和风险预测
- 制定和实施多层面的安全框架,结合定性和定量风险评估
- 实时监控和优化应急响应
注:可点击此处下载 ABS 的出版物——《氨作为船用燃料的安全洞察》。
图片来源:Unsplash 的 Venti Views
发布日期:2025 年 5 月 19 日

挪威船级社 (DNV) 于周二(5 月 6 日)发布了其与行业领袖共同制定的推荐规范,旨在为船东、运营商和培训机构在船上构建氨燃料专用能力方面提供指导。
其中,DNV 和行业专家分享了来自其他行业的重要经验,以及通过正确的专业能力正确实施氨燃料船安全运营所需的程序和措施:
低排放氨已日益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替代燃料,并在助力航运脱碳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与传统燃料不同,氨的独特特性使其需要特定的处理方法与安全规程。其中,通过实行适当的培训和完善的安全文化,氨的使用将有望得到有效管理。
“氨是一种值得被尊重,但却不应被恐惧的化学物质。而要达到这一点,将始于针对其危害特征的清晰理解。”Yara Clean Ammonia 的 HESQ 副总裁 Laurent Ruhlmann 指出。今天,该公司正负责处理全球20%的氨贸易,其年产量超过了800万吨,而其氨生产历史更可追溯至1927年。
弥合海运领域氨能力差距
“数十年来,我们积累了在陆地上处理氨的丰富经验,并且,这些经验可以轻松移植到海运领域,以帮助该行业实现即将到来的脱碳目标。”Ruhlmann解释。
海运业需要采用可行的替代燃料才能成功实现脱碳。目前,已有三艘以氨为燃料的船舶投入运营,且当前的该类船订单量已超过30艘(根据DNV的替代燃料洞察平台),但,以氨作为船用燃料的安全操作所需的专门培训计划却相对开发缓慢。因此,这已造成了能力差距的不断扩大,因为,现有的针对液化天然气(LNG)等替代燃料的培训框架未能充分解决氨的独特特性与操作要求。
海事利益相关方共同塑造氨安全实践
“替代燃料指南为氨的安全采用与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对于氨,还是需要根据其特定特性量身定制专用的框架和策略。”DNV海事咨询部安全、风险与可靠性高级顾问Erlend Erstad表示。对此,DNV与行业合作伙伴携手制定了推荐实践 (recommended practice,简称RP),以为船东、运营商和监管机构提供所需的结构化方法,并确保以氨为燃料的船舶将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
“DNV的推荐实践(RP)将协助船东和培训机构根据该指南制定新的船用燃料方案,并同时考量已审查的安全规程、风险评估框架和船员培训要求。其中,RP 的制定参考了众多关键利益相关方,包括来自Amon Maritime、Azane Fuel Solutions、Yara Clean Ammonia、Wärtsilä、Kongsberg Maritime和Bernhard Schulte Shipmanagement/Ula Ship Management 的意见,从而为最佳实践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见解。”Erstad说道,并强调了密切行业合作所带来的益处。
了解Yara在氨安全领域的领导地位
Yara Clean Ammonia(雅苒清洁氨公司 ) 拥有强大的安全文化 ,是制定RP的关键贡献者。作为氨生产和处理领域的领导者,该公司拥有数十年的氨生产与运输经验,并运营着全球最大的氨网络,涵盖 15 艘船和 18 个码头。
此外,Yara Clean Ammonia已就“Yara Eyde”轮做出最终投资决定,预计,该船将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以氨为燃料的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后,该船将在奥斯陆峡湾地区和北欧其他地区之间运输货物。而其中 60% 的货物,将属于Yara的化肥产品,并将因此帮助Yara International减少范围 3 排放。
“Yara Clean Ammonia在全球氨贸易方面的丰富经验,成了帮助制定RP 的有用建议,尤其是在处理规程、应急响应和风险评估方面。”DNV 海事咨询业务发展主管 Kirsten Strømsnes 表示。
“几十年来,旨在取代重质燃料油 (HFO) 的替代燃料一直持续在被开发,尤其是在液化天然气 (LNG) 等气体燃料被采用之后。预计,凭借丰富的经验,再加上Yara等来自其他行业的洞见,航运业在管理氨燃料的安全使用方面将占据优势。”
注:DNV 关于“管理氨作为船用燃料的安全使用”的完整文章可在此处找到。
图片来源:Unsplash 的 Venti Views
发布日期:2025 年 5 月 8 日
-
Sanctions2 周 ago
CCIC Singapore成了最近被美国OFAC制裁的近24家公司之一
-
Business2 周 ago
Vitol和Grindrod宣布关闭船用燃料公司Cockett
-
Technology2 周 ago
Endress+Hauser和Bunkerchain准备好在2025年实行集成 e-BDN的端到端数字交易
-
FuelEU2 周 ago
Gasum的LNG加注船“Kairos”将为FuelEU Maritime池化方案使用生物LNG
-
Bunker Fuel2 天 ago
波罗的海交易所:燃油报告(2025年5月22日)
-
Business2 周 ago
Shipergy在中国香港和纽约新增两名重要成员以拓展全球业务